[发明专利]一种非均匀曝气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1445.X | 申请日: | 200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蒋轶锋;陈建孟;陈浚;冯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一体化 污水 深度 处理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均匀曝气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二)背景技术
水污染控制技术是环境工程的一个分支,伴随着水资源短缺及环境标准紧缩,污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尤其是TN、TP、SS的深度脱除技术,已成为当前污水处理与回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目前,大规模的集中式污水处理仍然是水污染控制的重要方式,但鉴于其巨大的投资和能量损失,以及大量未能纳入城市排水系统的生产、生活污染源的存在,分散式污水的处理与回用技术已成为是未来水污染控制发展的重要方向。
工业、农业、养殖业及第三产业等产生大量的分散式污水,由于其大部分未能被收集、处理及缺乏有效治理技术和设备,造成日益严重的水体污染。分散式污水一般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水质水量变化大、可生化性较好等特点,常采用自行研发的小型处理装置和构筑物进行处理,其处理工艺较多且发展较快,主要有接触氧化法、改进型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反应器等,其中前两个技术应用约占市场的90%以上。目前,针对这类污水的处理技术和装置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装置针对性不强。受限于传统技术和设计理念束缚,许多成套装置只关注COD、BOD5等有机物的去除,而忽视了脱氮除磷,导致装置出水水质大多未能满足受纳水体的功能要求,引起富营养化;(2)设计参数取值不当。分散式污水虽易降解,但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导致装置在实际运行中常未能按照设计工况进行处理,而且由于缺乏调节和保障措施,影响了其在进水水质变化下的达标排放;(3)工艺繁锁且费用较大。为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处理,先前的技术工艺和装置往往较为复杂,引致操作不便和成本较高,因而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性能不稳定、设备故障多。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SS、COD、NH4+、PO43-、TN、TP等多种污染物同时去除功能的非均匀曝气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非均匀曝气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由内桶和外桶嵌套形成一个与底面液密封的一体化反应池,所述的内桶内腔为水解酸化池(10),内桶壁与外桶壁围成的腔室构成生物过滤池(16);
所述的水解酸化池(10)底部分别开设有通向所述一体化反应池外的进水管(1)和排泥管(5);进水管固定于池体底部,由中心向池内均匀布水;排泥管设于池体中下部,通过排除过量厌氧污泥使水解酸化池上清液的SS维持在较低水平。
所述的生物过滤池(16)被完整隔板(7)、下沿留空半隔板(8)和下沿封底半隔板(9)分割,所述完整隔板(7)、下沿留空半隔板(8)和下沿封底半隔板(9)竖向排列并分别与内、外桶壁密封连接,所述的下沿留空半隔板(8)、下沿封底半隔板(9)与所述的完整隔板(7)的下沿或上沿留有工作距离,所述的完整隔板(7)、下沿封底半隔板(9)的下沿分别与所述底面密封连接,所述的下沿留空半隔板(8)的下沿与底面留有工作距离,所述下沿留空半隔板(8)的上沿与所述的完整隔板(7)的上沿水平位置齐平;
所述的生物过滤池(16)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布有由完整隔板隔(7)与下沿留空半隔板(8-1)隔成的前好氧区(11),以及依次由下沿留空半隔板(8-1)、下沿封底半隔板(9-1)、下沿留空半隔板(8-2)、下沿封底半隔板(9-2)、下沿留空半隔板(8-3)、完整隔板(7)围成的过渡区A(15-1)、缺氧区(12)、过渡区B(15-2)、后好氧区(13)和水质保障区(14);各区之间布置有不同隔板使之相互连通或完全隔离,并形成两个过渡区以避免短流;
所述的水解酸化池(10)上部相对前好氧区(11)和缺氧区(12)的位置排布有通向生物过滤池(16)的配水管(2),所述完整隔板的上沿高于配水管(2)的高度;若干配水管安装于水解酸化池上部,连通生物过滤池的前曝气区和缺氧区并进行定量配水,其数量及其阀门开启程度取决于进水水质和出水目标;
在前好氧区(11)和后好氧区(13)底部布设有独立的曝气装置(6),在水质保障区开有设有出水管(3),其最高位置至多与任一隔板上沿齐平,以确保出水所需水头,底部设有放空管(4);所述的前好氧区(11)、缺氧区(12)、后好氧区(13)、水质保障区(14)分别内置有沸石填料(17)、(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14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动枢接模组
- 下一篇: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与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