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均匀曝气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1445.X | 申请日: | 200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蒋轶锋;陈建孟;陈浚;冯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一体化 污水 深度 处理 装置 | ||
1.一种非均匀曝气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由内桶和外桶嵌套形成一个与底面液密封的一体化反应池,所述的内桶内腔为水解酸化池(10),内桶壁与外桶壁围成的腔室构成生物过滤池(16);
所述的水解酸化池(10)底部分别开设有通向反应池外的进水管(1)和排泥管(5);
所述的生物过滤池(16)被完整隔板(7)、下沿留空半隔板(8)和下沿封底半隔板(9)分割,所述完整隔板(7)、下沿留空半隔板(8)和下沿封底半隔板(9)竖向排列并分别与内、外桶壁密封连接,所述的下沿留空半隔板(8)、下沿封底半隔板(9)与所述的完整隔板(7)的下沿或上沿留有工作距离,所述的完整隔板(7)、下沿封底半隔板(9)的下沿分别与所述底面密封连接,所述的下沿留空半隔板(8)的下沿与底面留有工作距离,所述下沿留空半隔板(8)的上沿与所述的完整隔板(7)的上沿水平位置齐平;
所述的生物过滤池(16)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布有由完整隔板(7)与第一下沿留空半隔板(8-1)隔成的前好氧区(11),以及依次由第一下沿留空半隔板(8-1)、第一下沿封底半隔板(9-1)、第二下沿留空半隔板(8-2)、第二下沿封底半隔板(9-2)、第三下沿留空半隔板(8-3)、完整隔板(7)围成的过渡区A(15-1)、缺氧区(12)、过渡区B(15-2)、后好氧区(13)和水质保障区(14);
所述的水解酸化池(10)上部相对前好氧区(11)和缺氧区(12)的位置排布有通向生物过滤池(16)的配水管(2),所述完整隔板的上沿高于配水管(2)的高度;
在前好氧区(11)和后好氧区(13)底部布设有独立的曝气装置(6),在水质保障区设有出水管(3),底部设有放空管(4),所述的前好氧区(11)、缺氧区(12)、后好氧区(13)、水质保障区(14)分别内置有沸石填料(17、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桶和内桶均为圆柱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好氧区(11)、缺氧区(12)和后好氧区(13)内装填有沸石填料(17)粒径为20~30mm,在水质保障区(14)内填有沸石填料(18)粒径为10~2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装置为大气泡的穿孔曝气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质保障区从上到下开设有2~10处设阀门的出水管(3)。
6.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处理污水的方法,所述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将污水从进水管引入水解酸化池(10),待污水高于配水管时,由配水管(2)进入前好氧区(11)和缺氧区(12)的上部,同时开启前好氧区(11)和后好氧区(13)内的曝气装置(6),部分污水在前好氧区(11)处理后,经第一下沿留空半隔板(8-1)的下沿流入过渡区A(15-1),再经第一下沿封底半隔板(9-1)的上沿折流入缺氧区(12)并与其余部分的污水汇合,经缺氧处理后的污水再次通过第二下沿留空半隔板(8-2)和第二下沿封底半隔板(9-2)的折流作用由上部进入后好氧区(13),接着水流再从第三下沿留空半隔板(8-3)的下沿流入水质保障区下部,最后经深度处理后的污水由出水管(3)流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好氧区(11)、缺氧区(12)的配水流量比例不低于前好氧区(11)、缺氧区(12)的体积比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曝气量控制出水中前好氧区(11)DO浓度为2mg/L,控制后好氧区(13)出水中的DO浓度为5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14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动枢接模组
- 下一篇: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与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