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锅的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20233.X | 申请日: | 200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勇 |
| 主分类号: | B21D51/22 | 分类号: | B21D51/22;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 地址: | 315311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铝锅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铝锅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选料,取符合要求的铝片(2),将其剪切成所要求规格尺寸的铝片(2)备用;
一次压制,将与第一上模相连接的第一凹模(1)和与第一下模相连接的压边圈(3)打开,将备用的铝片(2)放置于压边圈(3)上,然后开启第一上模,使第一上模带动第一凹模(1)下压,当第一凹模(1)与铝片(2)接触后继续下压,使第一凹模(1)与压边圈(3)同时下降,此时位于第一下模上的凸模(4′)对铝片(2)进行拉伸至深度h,且深度h大于等于0.7H而小于等于0.85H,将铝片(2)压制成第一粗铝锅(2′),即完成第一次压制过程;
二次压制,将与第二上模(4)相连接的第二凹模(40)和与第二下模(5)相连接的第二凸模(51)打开,取第一粗铝锅(2′)倒置于第二凸模(51)上,然后开启第二上模(4),使第二上模(4)带动第二凹模(40)下压至第一粗铝锅(2′)与位于第二上模(4)上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推块(42)相接触,同时,位于第二下模(5)上且位于第二凸模(51)周边上的脱料圈(52)在受压情况下开始下降,同时,位于第二上模(4)的第二上模板(43)和第二推块(42)之间的弹性橡胶体(41)与位于脱料圈(5)下底面和第二下模板(53)之间的弹性橡胶体(54)开始收缩,然后使第二凹模(40)继续下压,直至第二凹模(40)、第二推块(42)、第二凸模(51)、脱料圈(52)相互合紧,使第一粗铝锅(2′)的锅壁在第二凹模(40)和第二凸模(51)挤压作用下开始变薄,控制变薄量使壁厚为原来铝片(2)厚度的60~90%,使第一粗铝锅(2′)变型为第二粗铝锅(2″),开模,取出第二粗铝锅(2″);
三次压制,将与第三上模(6)相连接的第三凹模(60)和与第三下模(7)相连接的第三凸模(71)打开,取第二粗铝锅(2″)倒置于第三凸模(71)上,然后开启第三上模(6),使第三上模(6)带动第三凹模(60)下压,至第二粗铝锅(2″)与位于第三上模(6)上可上下移动的第三推块(62)相接触,同时,位于第三下模(7)上且位于凸模(71)周边上的脱料圈(72)在受压情况下开始下降,同时,位于第三上模(6)的第三上模板(63)和第三推块(62)之间的弹性橡胶体(61)与位于脱料圈(72)下底面和第三下模板(73)之间的弹性橡胶体(74)开始收缩,然后使第三凹模(60)继续下压,直至第三凹模(60)、第三推块(62)、第三凸模(71)、脱料圈(72)相互全部合紧,第二粗铝锅(2″)的锅壁在第三凹模(60)与脱料圈(72)的挤压作用下变薄,控制变薄量使壁厚为原来铝片(2)厚度的40%~80%,即第二粗铝锅(2″)变型为成型铝锅(2///),开模,取出成型铝锅(2///);即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所述H为所述成型铝锅的总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模(40)其下压而进入第二凸模(51)时,第二凹模(40)中凹腔(44)内的空气受到挤压后,通过第二凹模(40)与第二推块(42)的间隙经第一排气孔(45)排出第二凹模(40)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模(60)其下压而进入第三凸模(71)时,第三凹模(60)中凹腔(64)内的空气受到挤压后,通过第三凹模(60)与第三推块(62)的间隙经第二排气孔(65)排出第三凹模(60)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片(2)厚度为2~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勇,未经王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023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烧结双金属材料衬套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相不锈钢热连轧卷板的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