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井口时间提高静校正量精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6290.0 | 申请日: | 200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5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邓志文;崔士天;赵贤正;白旭明;邱毅;唐传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天语 |
地址: | 07275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井口 时间 提高 校正 精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具体是利用井口时间提高静校正量精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方法产生地震波,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情况,勘察地下地质构造和岩层变化,寻找油气田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可以分为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三个大的环节。
地震资料采集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产生地震波,在陆地上通常使用炸药震源,在选定的炮点打一口浅井,井深一般为6-30米。炸药的药量一般为1-25公斤,装入电雷管放到井底,引爆炸药产生地震波。然后用地面地震接收仪器记录由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所引起的地面振动信号,并记录在磁带上,提供给室内计算中心进行后续处理。
但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在近地表存在一种速度很低的地层结构,造成地震波在通过它时花费更多的时间。这种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很大,因此不同位置地震波消耗时间也不一样,这种时间上的差异会给后续地震资料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不能同相叠加,地下成像困难。因此,要得到能反映地下真实情况的地震剖面,就必须消除掉表层结构造成的横向时差影响。地震勘探专业中将这个消除时差过程称之为静校正。
为了实现静校正,即得到时差并加以消除,就必须要采用一些技术和方法。多年的发展推出了许多方法,有大炮初至折射,层析成像,小折射,微测井,地质露头,陆地声纳,面波勘探,电磁法等十多种地震和非地震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表层结构模型(包括厚度模型和速度模型)来计算得到地震波穿过表层的时间,属于间接方法。这些方法在应用时都需要计算一些相关参数,有些参数能够运用数学中的计算方法准确求得,有些参数则不能。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表层速度,是静校正量计算不可或缺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几种静校正方法中,野外表层调查可以提取若干表层速度信息,但通常是点控制,密度不会太大,精度受到限制。大炮初至折射不能直接得到表层速度,层析成像虽然可以反演速度模型,但往往出现多解性,结果很不稳定。因此,表层速度的精度对静校正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
井口时间是野外井炮生产时产生的一种信号,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参数,它所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其具有炮点数量多、密度高、信息量大、覆盖完整的特点,每一井位的井口时间、井深、井内岩性均直接地反映了井深段这一距离内的信息,所表现的表层信息具有较好的客观对应性和直观性。
目前,野外生产中井口时间一直都在记录并没有废弃,但也没有利用起来。近年来,随着激发井深的不断加大,井口时间的应用价值也有了极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炮点静校正量计算结果的利用井口时间提高静校正量精度的方法。
本发明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野外地震采集施工时记录井口时间,剔除其中的异常值;
步骤1)所述的异常值是为零值或异常大于正常井口时间值的数值。
2)利用已知的表层厚度和速度模型,直接用井口时间按以下公式计算炮点静效正量:
式中:
T-炮点静校正量(ms),
hi-第i层介质的厚度(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6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系统用节流蒸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无负压供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