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16003.6 | 申请日: | 2008-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7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庄芳瑛;克利斯汀·M·古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芳瑛;克利斯汀·M·古 |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柏 |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脊椎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用于稳定人类脊柱的装置,且具体言之,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用于插入于相邻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椎间疾病,脊椎面关节以及围绕脊椎的相连组织的异常,常会伴随着严重的疼痛。这些异常可由数种因素造成,包括脊椎盘退化或老化疾病。此种异常将可能进一步演变为脊椎骨彼此之间产生错位或间盘突出等症状,使得人们在行动时,相邻椎骨之间产生微小的动作,而造成严重的疼痛。
已知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例如TW-590756、TW-00520986、TW-00542712是由系带将棘突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固定在一起。此类手术为开刀手术(opensurgery),较具侵犯性,且构造较为复杂,所需要的手术时间较长,伤口也相对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以侧片展开的方式实现稳定两相邻脊柱之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片可轻易展开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片可旋转展开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侧片可旋转展开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短手术时间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一种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包括:
一主体部件,其一端为远程,另一端为近端,该主体部件截面呈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其远程靠近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开口处的对称位置包含第一结合点及第二结合点,其近端靠近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开口处的对称位置包含第三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
至少4个侧片,其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所述侧片一端为展开端,另一端为结合端,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的结合端分别用以与主体部件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结合点结合,使该第一、第二侧片分别以该第一、第二结合点为中心作旋转,由主体部件的收缩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上述的主体部件,可经设定尺寸及组态以装配于两个相邻脊骨的棘突之间。该主体部件可由任何适合材料制成,较佳地为生物兼容性材料,诸如金属(例如不锈钢、钛、铝、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合金)、塑料、聚合物、橡胶、陶瓷、天然主体组织(例如骨骼)或复合材料(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当判定用以制造主体部件时,可能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耐受消毒的能力、耐受施加于其上之力的能力、重量、耐久性、与侧片及植入套筒结合的能力。
上述的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其可为开口环、闭口环或部份开口环,其中该开口环为一从主体部件的远程至近端的开口处皆为开口,如图7a所示,该闭口环为一从主体部件的远程至近端的开口处皆为封闭,如一封闭的O形环,该部份开口环为一从主体部件的远程至近端的开口处有部份呈封闭部分呈开口的形式,以开口环为较佳。
上述的主体部件,其可为截面呈环状或类环状结构的任何柱状体。其中该环状或类环状结构中心为轴孔,其该轴孔可为任意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以圆形为较佳。
上述的开口环或部份开口环,其可为截面呈C形环或类C形环结构的任何柱状体。其中该C形环或类C形环结构中心为轴孔,其该轴孔可为任意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以圆形为较佳。
上述主体部件的开口环或部份开口环结构间隙为开口处,用以在手术后,使患部具有弹性压缩的功能。
上述的主体部件,其远程的环状或类环状结构的两侧,可包含有一组在相对位置上具有防退功能的第一及第二防退机制,其中该第一及第二防退机制与主体部件可为一体成形或任意已知的结合方式(例如卡合、螺合等)结合成一体,以主体部件与第一及第二防退机制一体成形为较佳,用以在第一及第二侧片展开至定位时,固定第一及第二侧片的位置。
上述的主体部件,其近端的环状或类环状结构的两侧,可包含有一组在相对位置上具有防退功能的第三及第四防退机制,其中该第三及第四防退机制与主体部件可为一体成形或任意已知的结合方式(例如卡合、螺合等)结合成一体,以主体部件与第三及第四防退机制一体成形为较佳,用以在第三及第四侧片展开至定位时,固定第三及第四侧片的位置。
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防退机制,可为任意已知防退方式,例如卡榫、凸块、挡片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芳瑛;克利斯汀·M·古,未经庄芳瑛;克利斯汀·M·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6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