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16003.6 | 申请日: | 2008-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7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庄芳瑛;克利斯汀·M·古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芳瑛;克利斯汀·M·古 |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柏 |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脊椎 固定 装置 | ||
1.一种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包括:
一主体部件,其一端为远程,另一端为近端,该主体部件截面呈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其远程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开口处的对称位置包含第一结合点及第二结合点,其近端靠近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开口处的对称位置包含第三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
至少4个侧片,其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所述侧片一端为展开端,另一端为结合端,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的结合端分别用以与主体部件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结合点结合,使该第一、第二侧片可分别以该第一、第二结合点为中心作旋转,由主体部件的收缩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环状或类环状结构为C形环或类C形环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环状或类环状结构为C形环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该C形环结构的轴孔为椭圆形或圆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主体部件的远程具有第一及第二防退机制,且近端具有第三及第四防退机制,用以将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固定于展开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主体部件可进一步包含一固定机制,用以在旋转侧片时将主体部件固定,使主体部件不会于棘间松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主体部件的远程可进一步包括一植入套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植入套筒与主体部件为一体成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主体部件的近端可进一步包括一固定套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的结合端分别以卡合、螺合或锁合方式与主体部件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结合点结合,用以使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可自主体部件分别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结合点为中心作旋转,由收缩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该第一结合点及第三结合点,为一通过第一结合点及第三结合点且贯穿主体部件的圆柱孔,将结合杆穿过圆柱孔与第一及第三侧片的结合端以卡合、螺合、锁合结合方式结合成一体,用以使第一及第三侧片轻易的以致动工具旋转展开端,自主体部件分别以第一及第三结合点为中心作旋转,由收缩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该第二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为一通过第二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且贯穿主体部件的圆柱孔,将结合杆穿过圆柱孔与第二及第四侧片的结合端以卡合、螺合、锁合结合方式结合成一体,用以使第二及第四侧片轻易的以致动工具旋转展开端,自主体部件分别以第二及第四结合点为中心作旋转,由收缩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片可分别进一步包含第一副侧片、第二副侧片、第三副侧片、第四副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芳瑛;克利斯汀·M·古,未经庄芳瑛;克利斯汀·M·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60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