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曝光设备焦距监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13688.9 | 申请日: | 2008-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2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肖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F7/20 | 分类号: | G03F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丽 |
| 地址: | 100176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曝光 设备 焦距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曝光设备焦距监测 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通过光刻工艺的曝光设备(Exposure Equipment)将掩模板上的版图图案转移到半导体衬底的光刻胶层中,形 成光刻胶图案;然后,以该光刻胶图案作为掩模层,对半导体衬底执行 后续的刻蚀或离子注入工艺。
在光刻工艺中,光刻胶图案的线宽以及其侧壁轮廓会受到曝光设备 聚焦状况的影响。而光刻胶图案的线宽以及轮廓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刻蚀 或离子注入工艺,因而,曝光设备聚焦状况的监测(称为聚焦监测,Focus Monitor)显得尤为重要。
曝光设备在工作时,曝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准直后投射于具有半导 体集成电路器件某一层版图图案的掩模板上,穿过该掩模板的光携带有 版图图案的信息,光穿过所述掩模板后,经过成像系统,投射在半导体 衬底的光刻胶层上,使光刻胶层感光。
由于焦距变化会引起形成的光刻胶图案的轮廓的变化,进而引起线 宽发生变化,无论是在向上(接近曝光设备的成像系统)还是向下(远 离曝光设备的成像系统)在偏离最佳焦距,都会造成曝光后的图案模糊, 因而对于同一个掩模板图案,通过曝光设备在不同的焦距下进行曝光而 形成的光刻胶图案,在最佳焦距时线宽是最大的。现有技术中的曝光设 备的焦距的监测方法多是基于上述原理来设计的。例如,在公开号为CN 1459670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中就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的原理的焦距监 测方法。
然而,利用上述的原理来对曝光设备的焦距进行检测时,需要曝光 设备在不同的焦距下形成光刻胶图案,并一一测量所述的光刻胶图案的 线宽,且还要通过比较找出最大的线宽,根据该最大的线宽的光刻胶图 案相应的焦距获得曝光设备的焦距。步骤复杂而繁琐,效率较低。而且 也只能离线监测,使得正常的生产工艺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曝光设备焦距的监测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监测方法 步骤复杂繁琐、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曝光设备焦距监测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基准标记的掩模板,通过光刻工艺和刻蚀工艺,将所述基 准标记转移到基底的上,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基准标记图案;
提供具有测试标记的掩模板;
在具有所述基准标记图案的基底上形成光刻胶层,利用所述的曝光 设备执行光刻工艺,将所述测试标记转移到所述光刻胶层中,形成测试 标记图案;
测量所述测试标记图案与基准标记图案的偏移量;
若所述的偏移量不等于目标值,则所述曝光设备偏离最佳曝光位 置。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偏移量是否超出目标值的阈值范围, 若是,则需要停止曝光设备工作。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偏移量与曝光设备焦距的对应关系, 获得曝光设备的实际焦距。
可选的,所述基准标记和测试标记为套刻标记。
可选的,所述基准标记和测试标记形成于具有器件图案的外围的切 割道上。
可选的,通过套刻测量设备测量所述偏移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的方法中,通过测量基准标记和测试标记的偏移量并与目标值 对比,以判断所述偏移量与其目标值是否有变化,进而可获知该曝光设 备是否工作在最佳曝光焦距状态下;相对于现有技术需要多次测量多个 图案的线宽,根据线宽计算最大线宽,并根据最大线宽反推最佳焦距的 方法,本方法工艺步骤简单,测量效率较高;
此外,该方法可以在线检测,不必在曝光设备离线状态下进行,测 试标记和基准标记可以形成于具有产品图案的掩模板的外围,与产品的 光刻步骤同时进行,不会单独占用曝光设备的时间;工艺步骤简单,不 必经过多次测量和计算,仅通过一次测量并将该测量值与目标值比对即 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中具有套刻标记掩模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其中一个套刻标记放大后的示意图;
图3为将图1的掩模板图案转移到基底上后形成的相邻两个shot 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套刻标记的另外的掩模板的示意图;
图5为将图1和图5的两个掩模板的图案形成于基底上后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36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