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谷胱甘肽还原酶及生物活性巯基化合物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12996.X | 申请日: | 2008-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1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汪鹏飞;盛瑞隆;刘卫敏;张洪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F3/14;C07D417/04;G01N33/5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柏 |
| 地址: | 10019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谷胱甘肽 还原酶 生物 活性 巯基 化合物 荧光 探针 及其 合成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谷胱甘肽还原酶及生物活性巯基化合物、尤其涉及检测 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大量研究表明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BGRAC)是评价机体维生 素B2营养状况特异而灵敏的指标,它不仅能反映维生素在体内的代谢利用情 况、贮存的边缘缺乏状态。且不受其它营养不良的影响。全血谷胱甘肽还原 酶担负着调节体内氧化性谷胱甘肽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的重要任务。
目前,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分析测定一般是利用其还原性及其与某些有机 试剂发生反应后,用电化学、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催化动力学方法及 荧光方法进行分析测定,这些方法操作复杂、灵敏度不高并且选择性较差。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体液中某种氨基酸浓度的异常变化也是导致众多 疾病产生的根源,如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 而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目前侦测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浓度 的变化是诊断此类疾病危险性的一个独立参考因子,因此准确地检测体液中 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已成为控制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使用的检测 方法繁琐且检测速度较慢,发展一种方便、灵敏、快速的检测手段是非常必 要的。
目前,半胱氨酸的分析测定一般是利用其还原性及其与某些有机试剂发 生反应后,用电化学、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催化动力学方法及荧光方 法进行分析测定,这些方法操作复杂、灵敏度不高并且选择性较差。
光化学传感器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科学问题,它的出现显 然和超分子科学的进展诸如分子组装、主客体化学、非共价相互作用、氢键 作用、疏水作用等以及光诱导电子转移(PET)过程、分子内共扼的电荷转移化 合物结构及其发光特性等研究密切相关:它的发展也和许多科学技术领域诸 如生物化学、临床医学、药物化学以及环境科学中提出的大量实际问题密切 相关。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有力的推动了光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光化学 传感器按其信号检测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荧光探针(Fluorescent probe)又 称为荧光化学传感器(Fluorescent Chemosensor)和比色化学传感器 (Colorimetric Chemosensor)。荧光探针主要是依靠荧光信号为检测手段,通常 有荧光的增强、猝灭或者发光波长的移动,而比色化学传感器主要是借助于 色调的变化,通过肉眼观察就可以检测,方便实际应用。用于对外来物种进 行检测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和研究,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科学问题。 荧光探针的检测过程主要是通过器件接受体(Receptor)部分对外来物种(包括 阳离子,阴离子及中性分子等)的选择性接纳,然后经不同的作用机制,如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或能量转移、金属—探针前体电荷转移(MLCT)、分子内 电荷转移(ICT),再通过器件的信号报告部分给出有关器件在接纳物种过程中 的信息变化。荧光探针由于其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等优点, 在微量化学物种的检测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29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