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箱用铰链及折叠箱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10000.1 | 申请日: | 2008-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7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 发明(设计)人: | 易仁斌;陈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90/08 | 分类号: | B65D90/08;B65D90/00;B65D88/12;F16C11/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抗美 |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深圳市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铰链 | ||
1.一种折叠箱用铰链,包括内铰链和外铰链,该外铰链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外铰链板,所述的两外铰链板中的至少一块垂直于所述两外铰链板所在的折叠箱角端的底角件且与该角端底角件相固接,该内铰链平行设置于所述的两外铰链板之间并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枢轴与所述的两外铰链板活动枢接,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枢轴垂直且两端突出固接于该内铰链的两侧,所述与内铰链固接的枢轴两端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可绕所述枢轴两端旋转的所述枢轴的径向位移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包括与所述两外铰链板相嵌可转相连的两轴套及固接于所述两轴套底侧且可带动所述两轴套同步旋转的旋转臂,在所述的两轴套上且与所述固接于内铰链上的枢轴两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U”形槽口,所述固接于内铰链上的枢轴的两端可放入或脱离所述两轴套上的“U”形槽口,使所述内、外铰链枢转连接或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其特征在于,与该内铰链固接的枢轴两端对应的外铰链板上各开设有与该限位装置两轴套上的“U”形槽口匹配对应的“U”形缺口,所述固接于内铰链上的枢轴的两端可分别放入或脱离所述的“U”形缺口及所述两轴套上的“U”形槽口中,当所述的外铰链板的“U”形缺口的开口与所述两轴套上的“U”形槽口的开口错位时可限定所述枢轴的径向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两外铰链板的内侧,所述的每一轴套包括刚好匹配可转动地嵌置于所述外铰链板的“U”形缺口中的底座以及位于该底座内侧且与该底座相固接的轴套本体,所述限位装置的旋转臂为“U”形旋转臂或圆弧形旋转臂,该旋转臂的两开口端分别与两轴套本体的底侧相固接,该旋转臂可在所述两外铰链板之间的空间内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外铰链板内侧底部设置有使该内铰链准确复位的堆码支架,当该内铰链带动折叠箱的端部结构复位于竖直状态时,该堆码支架的顶面与该内铰链下翼板的底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枢轴均分别垂直突出地固接于该内铰链的两侧,与之对应的所述旋转式的限位装置为两个,与该内铰链固接的枢轴两端对应的每块外铰链板上开设的“U”形缺口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两外铰链板的外侧,所述的每一轴套包括刚好匹配可转动地嵌置于所述外铰链板的“U”形缺口底部侧面的底座以及位于该底座外侧且与该底座相固接的轴套本体,所述限位装置的旋转臂为“U”形旋转臂或圆弧形旋转臂,该旋转臂的两开口端分别与两轴套本体的底侧相固接,该旋转臂可在所述两外铰链板的外侧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限位装置的旋转臂对应位置的该内铰链的翼板底部或/和底角件上设置有将该所述限位装置的旋转臂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其特征在于,与内铰链固接的枢轴两端对应的外铰链板上各开设有与所述两轴套上的“U”形槽口匹配对应的枢转孔,所述固接于内铰链的枢轴的两端可插入或脱离所述两轴套上的“U”形槽口使所述内、外铰链枢转连接或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枢轴均分别垂直固接于该内铰链的两侧,与之对应的限位装置为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限位装置的旋转臂对应位置的所述内铰链的翼板底部或/和底角件上设置有该所述限位装置的旋转臂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11.一种折叠箱,包括底架及设置该底架两端的两可折叠的端部结构,所述每一端部结构的底部通过两铰链与该底架的端梁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链为如权利要求1至10之一的折叠箱用铰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00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