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增力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9880.0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大谷行雄;小畑卓也;大野孝幸;白川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机构用的增力装置,更详细说就是涉及把电动机作为增力源利用的电动增力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制动机构多使用利用发动机的进气管负压所产生对输入增力的输出的真空增力装置。但近年来对于发动机在改善油耗、净化排气等方面的开发在进展,随之有进气管负压变小的倾向。因此,作为真空增力装置为了确保增力所希望的增力性能或应答性,就需要例如谋求尺寸的扩大、由喷射器增强负压、设置发动机驱动的真空泵等对策,处于车辆安装性恶化和成本负担增大的不可避免的状况。
于是最近把电动机作为增力源利用的电动增力装置被关注。作为这种电动增力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其结构是根据与制动踏板连动的输入部件的移动来驱动电动机,并经由滚珠丝杠(旋转-直动变换机构)来推动主缸的活塞而在该主缸内产生制动液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43253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机把内置有线圈的定子和由向所述定子通电而旋转的转子配置在箱型的电动机壳体内。这时,由于电动机壳体是箱型的,所以在组装电动增力装置时不能在制作电动机后向其内部组装旋转-直动变换机构(滚珠丝杠),需要事前向转子组装旋转-直动变换机构。
但制造这种电动增力装置时,电动机的转子是否正常旋转则需要以电动机单体,即在把旋转-直动变换机构等其他结构零件卸下来的状态下进行检查。但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动机结构,则需要在把旋转-直动变换机构等卸下来的状态下组装一次电动机,进行该检查后,把电动机壳体解体后、再组装旋转-直动变换机构等,把电动机壳体解体并重新组装的这部分工作,使电动增力装置的制造变烦杂,有制造成本也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问题点而开发的,其课题是提供一种电动增力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能不解体电动机壳体就进行电动机单体的检查,从而在提高制造性和降低制造成本上发挥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内容1记载发明的电动增力装置根据与制动踏板连动的输入部件的移动来驱动电动机,并经由旋转-直动变换机构来对主缸的活塞增力而在该主缸内产生制动液压,其中,所述电动机把内置有线圈的定子和内部嵌合有所述旋转-直动变换机构并由向所述定子通电而旋转的转子配置在环状的电动机壳体内,该电动机壳体的轴向一端侧开口具有比所述旋转-直动变换机构的外径大的径尺寸。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内容10记载发明的电动增力装置的制造方法,是根据与制动踏板连动的输入部件的移动来驱动电动机,并经由旋转-直动变换机构来对主缸的活塞增力而在该主缸内产生制动液压的电动增力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把内置有线圈的定子和由向该定子通电而旋转的转子组装在环状的电动机壳体内来制作所述电动机,把所述电动机壳体的轴向一端侧开口设定成比所述旋转-直动变换机构的外径大的径尺寸,从该开口把所述旋转-直动变换机构嵌合在所述转子的内周,把该旋转-直动变换机构向该电动机组装。
上述这种结构的电动增力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由于电动机壳体的一端侧开口具有比旋转-直动变换机构的外径大的径尺寸,所以在把定子和转子向电动机壳体组装而进行了电动机单体的检查后,不把电动机壳体解体就能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开口来组装旋转-直动变换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增力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由于在进行了电动机单体的检查后,不把电动机壳体解体就能从电动机壳体的开口来组装旋转-直动变换机构,所以制造容易且制造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动增力装置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电动增力装置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与本电动增力装置组合的主缸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电动增力装置组装顺序初期阶段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电动增力装置组装顺序最终阶段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电动增力装置的电动机组装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电动增力装置的滚珠丝杠机构结构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电动增力装置基本概念的模式图;
图9是表示本电动增力装置的制动助力动作时的输入、输出特性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10是表示本电动增力装置的制动助力动作时的踏板行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11是表示把本电动增力装置组装到再生协调制动系统时的踏板输入和制动液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9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