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化剂及使用其的含氟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9830.2 | 申请日: | 2004-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8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萩谷弘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233/58 | 分类号: | C07D233/58;C07D213/61;C07C17/20;C07C17/093;C07C19/08;C07C22/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平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化 使用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4800388628(PCT/JP2004/019671)、申请日为2004年12月21日、发明名称为“氟化剂及使用其的含氟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以医农药化合物和电子材料为主的各种化学制 品及其合成中间体等重要的含氟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氟化剂。
背景技术
已知,使作为氟化剂的氟化钾与卤化合物或磺酸酯类等能够发 生亲核取代反应的化合物反应,将卤原子或磺酰氧基取代成氟原子 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 献2、非专利文献3)。
此外,已知使用季铵氟化物作为氟化剂的方法(例如,参照非 专利文献4)以及并用季铵氟化物和氟化铯的方法(例如,参照非 专利文献5。)等。进一步,已知使用包含了氟化氢的腐蚀性和毒 性较高的氢氟酸所合成的季铵二氟化物或季膦二氟化物的方法(参 照非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等。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专利WO02/0926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专利WO03/07636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1-16122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4-12414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J.Amer.Chem.Soc.,78,6034(1956)
非专利文献2:Chemistry Lett.,76 1(1981)
非专利文献3:Synthsis,920(1987)
非专利文献4:J.Org.Chem.,49,3216(1984)
非专利文献5:Synthetic Commun.,18,1661(1988)
非专利文献6:Tetrahedron Lett.,28,4733(1987)
此外,已知使对应的咪唑鎓碳酸盐的甲醇溶液与氟化铵反应或 在水溶剂中与氟化钾反应来得到作为电解质原料的氟化1-乙基-3- 甲基咪唑鎓(参照非专利文献8和专利文献5),进一步,已知使 氯化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与氟化氢反应,得到作为氟化氢加成物的 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7)。还已知通过将氟化1-丁基-3-甲基咪唑鎓 六氟磷酸盐热分解来制造氟化1-丁基-3-甲基咪唑鎓的水合物(参照 非专利文献9)。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33573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7:J.Fluorine.Chem.,99,1(1999)
非专利文献8:Electrochemical and Solid-State Letters,5(6) A119-A121(2002)
非专利文献9:Green Chemistry,2003,5,361-363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发明,可以容易地制造含氟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式(7)所示的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使式(1)所示的咪唑鎓盐与式(6)的有机化合物反 应;
式(1)中,R1和R3各自相同或不同,表示可被取代的烷基,
R2、R4和R5各自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可被取代的烷基,
且0<x ≤ 1,
Y-表示除了氟化物离子之外的1价阴离子;
R-Ln (6)
式(6)中,R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烃基,或表示取代或未取代 的芳香基,L表示离去基团,n表示大于等于1的整数;
R-Fm (7)
式(7)中,R如上所述,m表示满足不等式:1≤m≤n的整数。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涉及式(1)所示的咪唑鎓盐无水物,其如下 述式(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9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