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9005.2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林巨广;谢峰;杨丽英;赵刚;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L5/28;B60T17/2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51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重构 组合式 飞轮 加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试验设备,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制动器制动性能试验台架上的加载装置,将车辆的平动惯量转化为转动惯量,通过加载装置模拟车辆在实际制动时的制动过程。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器是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使得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能,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改善汽车的制动性,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进行制动器试验,检测其装配质量,评价它的综合性能,成为改善制动器制动性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汽车制动器台架试验中,应尽量使被试制动器总成的工作状况与汽车制动器总成的实际工作状况相同。汽车行驶时,汽车的动能包含汽车平移质量运动的动能和旋转部件旋转时所贮藏的动能两部分,且旋转动能可以通过转换系数转换为平移动能。惯性式制动器试验台采用旋转的惯性飞轮模拟加载汽车的上述两部分动能,并略去了非制动器的制动作用来进行制动器总成试验。
已有技术中,在进行车辆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实验中,加载装置是采用固定式结构,具有特定惯性量的加载飞轮固定安装在转动轴上,两侧用紧定螺钉轴向定位,并利用轴承座进行支撑。但是,这种固定式结构在实际运用中只能针对特定车型的特定惯量进行试验,对于车辆的实际行驶状态的模拟远远不够,很难达到国家标准中对制动器试验标准的要求。同时,这种结构形式使飞轮的装拆过程复杂,不易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易于装拆、易于调整的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以使得在汽车制动器综合性能试验台上可以根据不同车型与车况提供不同的加载惯量,满足试验方法中对转动精度的要求。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可重构组合式飞轮加载装置的结构特点是设置由两旁侧框和横置顶框构成的门型机架,在所述门型机架中,由多个飞轮片构成飞轮组,各飞轮片成串顺次套装在转轴上,在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连接盘,投用飞轮片通过螺钉顺次固定在连接盘上,闲置飞轮片与连接盘分离,并顺次贴靠门型机架的侧框,所述闲置飞轮片所在位置的转轴较之投用飞轮片所在位置的转轴为更小直径,闲置飞轮片支撑在机架底部的“V”支架上。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转轴以连接盘为中心,飞轮在连接盘的一侧为粗调组,另一侧为精调组,所述粗调组较之精调组中的单只飞轮质量更大,两组飞轮中的闲置飞轮片分别顺次贴靠该组所在一侧的机架侧框。
所述转轴为锥轴或台阶轴,所述锥轴或台阶轴与投用飞轮片的内孔相吻合。
在所述横置顶框中,沿转轴的轴向设置可转动的调节丝杆,与调节丝杆螺纹配合并随调节丝杆的转动形成轴向平移是内螺纹套筒,在所述内螺纹套筒上固联飞轮吊装组件,所述飞轮吊装组件与各飞轮片之间为可拆式吊装。
所述吊装组件由固联在内螺纹套筒底部的吊架和悬置在吊架底部并可转动的吊装螺钉构成,对应位置的飞轮上设置径向吊装螺孔。
平行于调节丝杆设置水平导轨,所述内螺纹套筒以水平导轨为导向机构。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针对不同车型与车况,通过对飞轮组中投用飞轮片的组合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模拟出汽车各种不同的实际行驶状态下的惯量大小,可以满足国家标准试验方法中对转动惯量精度的要求。
2、本发明飞轮粗调组和精调组的分别设置可以获得快速、精确的调节。
3、本发明将转轴设置为锥轴或台阶轴,有利于飞轮片的快速、准确拆装,也有利于各飞轮片的稳固。
4、本发明设置由调节丝杆和内螺纹套筒,以及水平导轨构成的平移机构,对于飞轮片的移动轻巧而平稳,操作极为简便,省工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侧视示意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设置由左侧框1a、右侧框1b和横置顶框构成的门型机架,在门型机架中,由多个飞轮片构成飞轮组,各飞轮片成串顺次套装在转轴上,在转轴上固定设置连接盘4,投用飞轮片通过内六角螺钉顺次固定在连接盘4上,闲置飞轮片与连接盘4分离,并顺次贴靠门型机架的侧框,闲置飞轮片所在位置的转轴较之投用飞轮片所在位置的转轴为更小直径,闲置飞轮片支撑在机架底部的“V”支架14上(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9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