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监控骚扰电话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8979.9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0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祁勇 |
主分类号: | H04M3/22 | 分类号: | H04M3/22;H04M3/436;H04W2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3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网络 监控 骚扰 电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监控骚扰电话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很多手机用户都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午夜时分手机突然响了一声就挂断了,回拨之后却发现是声讯台、广告录音甚至诈骗信息。这就是所谓的骚扰电话。据统计,超过半数的用户接到过骚扰电话并有过回拨经历。
目前的骚扰电话主要有三种:一是部分企业诱导用户回拨电话进行广告宣传;二是部分不法分子诱导用户回拨电话进行六合彩等信息宣传;三是部分不法分子诱导用户回拨电话进行诈骗活动。
骚扰电话不仅干扰了用户的日常生活,而且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话费负担。首先回拨电话要支付通信费,如果是长途电话还要支付长途费。其次如果用户回拨的是声讯台,那么除了通信费之外还要支付信息服务费,特别是从国外拨叫进来的声讯服务,用户回拨时如果开通了国际长途功能,就会被扣掉大笔费用。
骚扰电话是由一种所谓的电话群拨器来发送的。从技术角度来看,只要在电话群拨器上设置好需要拨打的手机号码,群拨机器就很容易地依次拨打这些电话。由于利益驱使加上发送成本低廉,骚扰电话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手段来监管和控制骚扰电话。运营商的现有解决方案是要求用户通过客户中心进行投诉,但是这种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用户需要拨打客户中心的服务电话并耐心听完各种语音提示后才能开始投诉,等待时间较长。其次,在投诉通话过程中用户往往看不到留在手机上的骚扰电话号码,这就需要用户在投诉前记录这个号码,使得投诉不够便捷。再次,运营商收到投诉后,需要进一步确认这个投诉是否为恶意投诉,即是否在被投诉用户没有发送骚扰电话的情况下被其他用户投诉。另外,客户中心只能处理本地的骚扰电话,如果骚扰电话是从外地打来的或者是从其它运营商打来的,就很难进行投诉处理。因为本地客户中心与外地客户中心之间以及运营商与运营商之间没有有效的投诉信息共享机制。如何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堵住困扰用户已久的骚扰电话,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骚扰电话的方法,来确定骚扰电话的发送源头,并禁止骚扰电话的继续发送。
根据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监控骚扰电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信网络中接入骚扰电话监控平台,当用户1呼叫用户2并且在所述用户2收到用户1识别码后,在所述监控平台中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接收所述用户2发出的对所述用户1的投诉信息;所述投诉信息至少包括用户2识别码和所述用户1识别码;
步骤2:收到所述投诉信息后,在与所述用户1相关联的计数器中加上一个预设常数;
步骤3:当所述计数器大于一个预设阀值时,所述监控平台向特殊网元发送信号,限制所述用户1发起呼叫。
在上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执行所述步骤2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监控平台中判断是否收到了所述用户1呼叫所述用户2的呼叫记录,如果没有收到所述呼叫记录则不执行所述步骤2;其中,所述呼叫记录至少包括所述用户1识别码和所述用户2识别码。
其中,所述呼叫记录至少是通过语音交换设备、信令监控系统、彩铃平台和短信呼平台中的一个进行采集的。
在上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殊网元是一个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因此,所述步骤3的限制所述用户1发起呼叫,包括通过所述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来关闭所述用户1的语音呼叫功能。
在上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殊网元是一个汇接局交换设备;因此,所述步骤3的限制所述用户1发起呼叫,包括所述汇接局交换设备向发起所述用户1呼叫的交换设备,回送后向拆线信号或者用户忙信号。
在上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殊网元是一个关口局交换设备;因此,所述步骤3的限制所述用户1发起呼叫,包括所述关口局交换设备向发起所述用户1呼叫的交换设备,回送后向拆线信号或者用户忙信号。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监控骚扰电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信网络中接入至少两个骚扰电话监控平台,其中之一为用户1的归属监控平台即监控平台P;在每个所述监控平台中,存储用户1识别码与所述监控平台P的对照表;当所述用户1呼叫用户2并且在所述用户2收到所述用户1识别码后,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在每个所述监控平台中,接收所述用户2发出的对所述用户1的投诉信息;所述投诉信息至少包括用户2识别码和所述用户1识别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祁勇,未经祁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89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