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农业秸秆的溶剂及其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2234.1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继德成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1/10 | 分类号: | C05F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10242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农业 秸秆 溶剂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生化技术处理农业秸秆,尤其是一种分离农业秸秆的溶剂 和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秸秆返田,是农业生产上解决农业废弃秸秆和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 配肥的有效方法。但长期以来对秸秆还田的推广较难,其原因就是因为秸秆还 田技术操作不方便,甚至导致农作物病害加重等不良影响,如传统的集中堆肥、 沤肥和直接翻埋还田等方法。因此,复种指数高的农业种植区产生的大量秸秆 垃圾已成为污染土地、水源、空气等的污染源,同时高复种指数对肥料的大量 消耗导致土壤有机质急剧下降、化肥使用过量,最终土壤贫瘠、板结、盐碱化。 农作物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农业秸秆的溶剂和及其工艺。用于秸秆的 非纤维有机物的提取,转化成为当季作物可利用的有机肥,使农业垃圾变废为 宝,达到处理农业垃圾,增加土壤有机物,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 本发明也适用于农业秸秆的纤维提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离农业秸秆的溶剂,是由下述两类溶剂所组成:
第一类溶剂是由下述原料和水组成,所述的原料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组成:氧化钾2-4%、磷酸二氢钾6-8%、五水偏硅酸钠5-8%、硫代硫酸钠26-30%、 过氧化氢18-20%、十二烷基笨磺酸钠32-34%;上述原料与水的重量比为8-12∶ 88-92;
第二类溶剂是由下述原料和水组成,所述的原料是按果胶酶、脂肪酶和蛋白酶 的重量比为3.8-4.2∶3.8-4.2∶1.8-2.2组成;上述原料与水的重量比为8-12∶88-92。
其中,果胶酶、脂肪酶和蛋白酶购自北京九隆升微生物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农业秸秆的工艺,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骤:将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氧化钾2-4%、磷酸二氢钾6-8%、五水 偏硅酸钠5-8%、硫代硫酸钠26-30%、过氧化氢18-20%、十二烷基笨磺酸钠32-34% 混合组成第一类溶剂的原料,并将该第一类溶剂的原料加入水中,上述第一类溶剂 的原料与水的重量比为8-12∶88-92,配制成第一类溶剂,待用;
第二步骤:按果胶酶、脂肪酶和蛋白酶为3.8-4.2∶3.8-4.2∶1.8-2.2的重量比 例混合组成第二类溶剂的原料,并将该第二类溶剂的原料加入水中,上述第二类溶 剂的原料与水的重量比为8-12∶88-92,配制成第二类溶剂,待用;
第三步骤:将絮凝剂和水按0.1∶2000重量的比例配制成为该絮凝剂的水溶液, 待用;
第四步骤:将农业秸秆切成10-15厘米长,农业秸秆和第一类溶剂按农业秸秆 90-110重量份、第一类溶剂440-460重量份的比例,将农业秸秆投入第一类溶剂中, 在常温并连续搅拌条件下浸泡30-40分钟;
第五步骤:将浸泡后的农业秸秆通过剂压机进行挤干,按第四步骤中的农业秸 秆90-110重量份、絮凝剂的水溶液0.2-0.4重量份的比例,将絮凝剂的水溶液加入 在剂压机挤出的液体中,所得到的絮状物为非纤维有机物,可以制作有机肥;
第六步骤:按第四步骤中的农业秸秆90-110重量份、第二类溶剂55-65重量 份的比例,将第二类溶剂与剂压机挤出的药液后得到的农业秸秆混合,并在常温条 件下反应1.5-2小时后,将反应后的物料送入磨料机,加水进行磨料;
第七步骤:将磨料后的物料再次通过剂压机挤压,按第四步骤中的农业秸秆 90-110重量份、絮凝剂的水溶液0.15-0.25重量份的比例,将絮凝剂的水溶液加入 在剂压机挤出的液体中,所得到的絮状物为非纤维有机物,可以制作有机肥;剂压 机挤出的液体后得到的物料为天然纤维,可以用作造纸原料。
为了方便计算各种物料的加入量,在本发明的分离农业秸秆的工艺中的第四步 骤所加入的第一类溶剂、第五步骤所加入的絮凝剂的水溶液、第六步骤所加入的第 二类溶剂、第七步骤所加入的絮凝剂的水溶液,它们所加入的重量比例都是相对于 第四步骤中的所使用的农业秸秆的重量份数进行计算。
在本发明的分离农业秸秆的工艺中的各个步骤均可以在常温条件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继德成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继德成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2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