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发光光角变化致荧光纤维变色的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01204.9 | 申请日: | 2008-0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显林 |
| 主分类号: | D21H15/06 | 分类号: | D21H15/06;D21H21/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涛 |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发 光光 变化 荧光 纤维 变色 防伪 材料 | ||
1.一种荧光防伪纤维,所述纤维由在横截面分布的至少二个材料组分复合组成,各组分材料沿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所述纤维中至少有一个组分含有光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至少二个组分在横截面的分布使所述纤维构成对激发光遮挡的激发光遮挡结构和具有定向朝向的定向结构,所述激发光遮挡结构和定向结构使所述纤维由自由重力落下到一个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上时,在所述平面的上方空间至少存在二个激发光的照射角度A和B,二个角度分别照射到所述纤维上的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所述视觉差异至少包括以下二种情况:
(1)、当激发光A角度方向照射所述防伪纤维时,所述防伪纤维为发光色M,当激发光B角度方向照射所述防伪纤维时,所述防伪纤维为发光色消失,
(2)、当激发光A角度方向照射所述防伪纤维时,所述防伪纤维为发光色M,当激发光B角度方向照射所述防伪纤维时,所述防伪纤维为发光色N,发光色M与发光色N之间有明显的视觉差异;
所述纤维的各组分材料均能透过可见光,以保证人眼在任何角度均能看到纤维上的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
A角度照射的激发光波长与B角度照射的激发光波长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为了实现制造的可能性,所述各组分均为由熔融复合纺丝工艺形成的细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以纤维横截面的几何中心为原点设置含有水平轴X轴、垂直轴Y轴的平面座标,当纤维中只有一个组分含有光致发光材料时,所述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的组分分布在Y轴的左边或右边,且X轴对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的组分成对称分割;当纤维中有二个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的组分时,二个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的组分分别分布Y轴的左右二边,X轴对二个含光致发光材料的组分成对称分割,二个光致发光材料组分有相同的激发光波长,并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发光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当纤维的扁平度<1.5时,所述纤维为弯曲纤维,纤维沿Y轴或其平行轴方向弯曲,使各横截面的Y轴构成弯曲的Y轴中垂面,为了使纤维沿Y轴形成定向弯曲,所述各个组分中,至少有二个组分分别位于Y轴中垂面两边,且热伸长率不同;或者是当纤维的扁平度≥1.5时,所述纤维为直线纤维,且为了使纤维成直线,所述各个组分的热收缩率相同或至少其中二个成对称几何分布的组分的热伸长率相同;其中所述扁平度为纤维横截面上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D与在Y轴方向高度H之比值D/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当纤维的扁平度<1.5时,所述纤维为弯曲纤维,纤维沿Y轴或其平行轴方向弯曲,使各横截面的Y轴构成弯曲的Y轴中垂面,为了使纤维沿Y轴形成定向弯曲,所述各个组分中,至少有二个组分分别位于Y轴中垂面两边,且热伸长率不同;或者是当纤维的扁平度≥1.5时,所述纤维为直线纤维,且为了使纤维成直线,所述各个组分的热收缩率相同或至少其中二个成对称几何分布的组分的热伸长率相同;其中所述扁平度为纤维横截面上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D与在Y轴方向高度H之比值D/H。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纤维各组分中有二个组分分别含有不同发光色M和N的发光材料时,所述防伪纤维的遮挡率Z45°=100%;当所述纤维各组分中只有一个组分含有发光材料时,所述防伪纤维上光致发光材料组分能被激发光照射到的表面积不大于纤维整个表面积的2/5,所述遮挡率Z45°=(1-AN/AM)×100%,公式中Z45°表示激发光A相对X轴的入射角为45°,AM为激发光A照射到M发光材料组分上的垂直受光面积,AN为激发光A照射到N发光材料组分上的垂直受光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显林,未经孙显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120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消耗气动控制器
- 下一篇:用于转向系统的联动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