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书写动作与轨迹辨识方法及其书写装置与辨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0443.2 | 申请日: | 200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4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筠;林轩立;庄芳甄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3 | 分类号: | G06F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书写 动作 轨迹 辨识 方法 及其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书写辨识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利用声音信号来判断书写 动作的一种书写动作与轨迹辨识方法及其书写装置与辨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已经与信息科技产品密不可分。在信息科 技的产品中,尤其是计算机与手机等科技产品,更是与多数人生活息息相关。 而使用者可以利用这些计算机科技产品,将要执行的作业命令传递到计算机 中,经过处理与转换后,计算机会将其处理后的结果呈现于屏幕上。在这样的 操作过程中,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沟通的方式需要藉由一输入接口来作为人机 对话的接口。
过去计算机产品的人机接口最常见的是键盘与鼠标。一般而言,鼠标主要 仅能改变移动与选择的输入模式,因此功能有限,难以下达复杂多元的指令。 而键盘输入,因为按键繁多,因此需经一定时间的学习与熟悉,因此有较高的 学习门坎。此外,使用键盘或鼠标,通常较难进行细腻的图形绘制与处理,或 是需要较多时间进行处理。基于这些限制,其它输入方式,例如:手写或者是 语音的人机输入模式也就因应而生。
在常用的手写输入模式中,如美国公开专利申请号US2004/0184659所揭 露的一种手写输入轨迹辨识系统与方法就揭露出一个手写轨迹辨识系统,包 含:一个运动检测单元用于输出基于系统本体在空间中的加速度变化的电子信 号以及一控制单元用于检测当系统本体暂时停止时的非手写区段间隔,其藉由 加速度值的标准差跟一门坎值的比较来定义出书写的时间范围以得到手写的 电子信号。在该技术中,字符间书写需刻意暂停才能做断点检测。
此外,又如美国公开专利申请号US 2006/0088215所揭露的一种书写辨识 系统,其以一个压力传感器在书写工具的前端,判别是否有接触书写面并且分 离字的轨迹和提笔信号,然后再利用加速度运算书写轨迹并加上压力计作为手 写信号断点检测。又如美国专利公告第US.Pat.No.6,628,847所揭露的亦为一种 利用一个压力传感器在笔头,判别是否有接触书写面,分离字的轨迹和提笔信 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书写动作辨识方法,其可检测书写工具于平面书写时所产 生的音信,并藉由判断音信的有无得知此时书写工具的状态为处于平面上书写 或离开此书写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书写轨迹辨识方法及其书写装置与辨识系统,其可利用音 信与书写工具的书写轨迹进行对应,以辨识出属于书写状态的轨迹信号,进而 针对该轨迹信号进行辨识以产生对应该书写状态时的文字。
本发明提供一种书写装置与辨识系统,其于该书写装置中设置可以收集音 信的装置,该系统结合该书写装置以及利用具有书写动作与轨迹辨识方法的处 理单元辨以识出对应的文字。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书写动作辨识方法,其包括有下列步骤: 撷取一书写工具于书写时所产生的一声音信号;以及根据该声音信号,判断该 书写工具的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更提供一种书写动作辨识方法,其包括有下列步 骤:撷取一书写工具于书写时所产生的一声音信号;以及根据该声音信号,判 断该书写工具的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更提供一种书写轨迹辨识方法,其包括有下列步 骤:撷取一书写工具于书写时所产生的一声音信号;撷取该书写工具因动作变 化而产生的一连续电子信号;将该声音信号转换成一辨识声音信号,其包括有 至少一书写音信;比对该辨识声音信号与该连续电子信号;以及对该连续电子 信号中对应该至少一书写音信的位置所具有的信号进行一辨识与组合程序。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更提供一种书写装置,包括:一书写本体,其可 产生一书写动作;一收音装置,其设置于该书写本体上,该收音装置可撷取该 书写本体产生书写动作时所产生的声音信号;以及一音信判断单元,其与该收 音装置电信连接,该音信判断单元可接收该声音信号并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该 书写本体状态的一辨识声音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04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