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等离子显示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8550.6 | 申请日: | 200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2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光央;森田雅史;前岛聪;山下英毅;藤井努;上木原伸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17/02 | 分类号: | H01J17/02;H01J9/00;H01J17/49;H01J1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 显示 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包括:
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的多个电极;
按照覆盖所述各个电极和所述基板的方式形成的电介质层;
按照覆盖所述电介质层的方式形成的电介质保护层;和
在所述电介质保护层上分散的粉体部件;
所述粉体部件,至少在与所述电介质保护层未接触的露出表面上,形成有厚度为10nm~300nm的退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部件,至少在与所述电介质保护层未接触的露出表面上,形成有厚度为10nm~100nm的退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部件,在其整个表面形成有退火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部件通过照射电子射线而放出在波长域200nm~300nm内具有峰值的阴极发光;
从所述退火层放出的阴极发光的发光强度比从在所述退火层的内侧邻接的内层放出的阴极发光的发光强度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部件通过照射电子射线而放出在波长域200nm~300nm内具有峰值的阴极发光;
从未与所述电介质保护层连接的所述粉体部件的顶部放出的阴极发光的发光强度比从与所述电介质保护层连接的所述粉体部件的底部放出的阴极发光的发光强度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部件的平均粒径在3.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部件的平均粒径在0.2μ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部件的母材的结晶结构为单结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介质层含有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锶和氧化钡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部件含有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锶和氧化钡中的至少一种。
1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具有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
12.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多个电极;
按照覆盖所述各个电极和所述基板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
按照覆盖所述电介质层的方式形成电介质保护层;
在将粉体部件分散在所述电介质保护层上后,在该粉体部件的露出表面照射能量波形成10nm~300nm的退火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粉体部件分散在所述电介质保护层上后,取代在该粉体部件的露出表面形成退火层,而是在所述粉体部件的整个表面照射能量波形成10nm~300nm的退火层,之后将该粉体部件分散在所述电介质保护层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前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部件的表面的退火,通过闪光灯退火、激光退火、快速热退火中的任意一种来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85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