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97707.3 | 申请日: | 2008-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2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 发明(设计)人: | 长田刚;八木隆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3/71 | 分类号: | H01R13/71;H01R13/70;B60R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以下搭 扣元件设置于插头元件上的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该搭扣元件按照 下述方式构成,在插座元件和插头元件不适当地连接时,如果插座 元件的电触点相互短路,这些元件适当地连接,则该电接触的短路 被解除。
另外,本发明特别是适用于气囊系统。下面主要对气囊系统进 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可适用于更宽范围的用途和环境。
背景技术
气囊系统包括安装于从车辆的驾驶室内的外部看不到的分隔 部分的气囊装配体;电动式或电子式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和气 囊装配体通过束线(加工缆线的制品的总称)而连接。在这里,在气 囊装配体上设置使气囊着火用的气囊点火器(スクイブ)(气囊点火 装置)。另外,为了使分别安装于相应的规定位置的控制系统和气 囊装配体的电连接容易,在上述束线中设置连接装置。作为这样的 连接装置,比如,知道有JP特开2002-324638号文献(文献1), JP特许第3650034号文献(文献2)和US第5275575号专利(文献3) 中记载的那样的类型。另外,在这样的连接装置中,包括有嵌插于 插座元件(第1结构元件)中的插头元件(第2结构元件)。插座元件 为充气器的外壳等,具有嵌插插头元件的凹部(插座)。
在上述连接装置中,包括有短路元件,在该短路元件中设置短 路片。该短路片为在插头元件和插座元件卡合之前的状态,按照可 使2根导线相互电短路的方式设置的金属部件。这样的短路片作为 安全机构而设置,该安装机构用于防止在气囊装配体的制造中泄漏 的电荷和误连接造成的气囊装配体的误动作。
另外,在上述连接装置的连接适当完成时,作为安全机构的短 路片移动到非短路位置。在文献1和文献2中,作为有解除这样的 安全装置的机构,公开有具有可在第1搭扣位置和第2搭扣位置之 间移动的搭扣元件的连接装置。
此外,在这些连接装置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双方的 结构元件(插头元件和插座元件)完全卡合,并且搭扣元件移动到最 终的搭扣位置(第2搭扣位置)的状态之前,电连接未完成。另外, 搭扣元件具有防止在连接装置中的双方的结构元件为一体之后,双 方的结构元件的连接误脱开的情况的功能。另外,在搭扣元件上设 置形成所按压的部分的按压部(顶部)。接着,通过确认按压部相对 插头元件主体的上浮高度,可容易确认连接装置的连接状态。
还有,在文献3所述的连接装置中,搭扣元件的压入动作必须 要求二个阶段的动作,但是,在文献1和文献2的连接装置中,搭 扣元件的压入动作可通过一个阶段的动作进行。
发明内容
但是,在文献1和文献2的技术中,通过搭扣元件和插座元件 的卡合,防止插头元件和插座元件的分离(比如,参照文献1的图 10,文献2的图13等)。具体来说,在搭扣元件上突出地形成搭扣 部,在插座元件的插座的内侧,按照沿圆周方向连续的方式形成搭 扣凹部。另外,通过搭扣部进入搭扣凹部的方式,维持插头元件和 插座元件的卡合状态,插头元件和插座元件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完 成。即,在连接完成状态,搭扣元件和插座元件直接卡合。
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i)第1搭扣位置(临时卡扣位置)中, 搭扣元件相对插头元件主体的上浮高度;(ii)连接装置的连接完成 时的搭扣元件的卡合的状态;(iii)一系列的连接动作中的短路解除 和连接完成的时刻等依赖于插座的开口的尺寸和搭扣凹部的形状。 由此,必须对应于插座元件的形状设计搭扣元件。另外,由于插座 元件的形状伴随种类而不同,为了实现连接装置的确实的连接,必 须针对每种插座元件设计和制造搭扣元件,这是麻烦的。另一方面, 在不针对每种插座元件,进行搭扣元件的设计,而假定插座元件的 平均的形状而设计搭扣元件的场合,还考虑伴随插座元件的种类, 无法实现确实的连接的情况。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依赖插座元件的形状,可实现 容易而确实的连接的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77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废气排放的发动机
- 下一篇:隔层式多功能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