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97707.3 | 申请日: | 2008-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2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 发明(设计)人: | 长田刚;八木隆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3/71 | 分类号: | H01R13/71;H01R13/70;B60R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连接 装置 | ||
1.一种连接器,其可与支承一对嵌合元件的插座元件连接,其 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
插头元件,其支承与上述一对嵌合元件电连接的一对被嵌合 元件,嵌插于上述插座元件中,并且与上述插座元件卡合;
短路元件,其具有使上述一对嵌合元件电短路的短路片,安 装于上述插座元件上;
搭扣元件,其在第1搭扣位置和第2搭扣位置与上述插头元 件搭扣;
上述搭扣元件可在上述第1搭扣位置和上述第2搭扣位置之 间移动;
在上述插头元件嵌插于上述插座元件中的状态,在上述搭扣 元件位于上述第2搭扣位置时,处于上述短路片移动到非短路位 置的状态;
上述搭扣元件具有突出地形成的2个搭扣部,上述短路元件 具有按照与上述2个搭扣部卡合的方式形成的2个搭扣用支承部;
在上述插头元件嵌插于上述插座元件中的状态,在上述搭扣 元件位于上述第2搭扣位置时,上述2个搭扣部和上述2个搭扣 用支承部卡合;
上述搭扣元件包括作为所按压的部分的板状的按压部;从上 述按压部突出地形成的一对第1支腿部;从上述按压部突出地形 成的第2支腿部;
上述一对第1支腿部中的每个具有上述搭扣部;
上述第2支腿部在上述插头元件嵌插于上述插座元件中的状 态,位于上述第2搭扣位置时,通过与上述短路片的接触,使上 述短路片处于移动到非短路位置的状态;
上述一对第1支腿部按照上述2个搭扣部面对的方式设置; 在上述一对第1支腿部上,上述2个搭扣部沿相互面对的方向突 出地形成;
上述插头元件包括按照包围上述一对被嵌合元件的周围的方 式呈筒状形成的一对端子保护部;
上述短路元件包括一对外周壁部,该对外周壁部按照其中嵌 插上述一对端子保护部,并且包围上述一对嵌合元件的周围的方 式呈筒状形成;
上述2个搭扣用支承部设置于上述一对外周壁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外周壁 部沿插头元件相对上述插座元件的嵌插方向而设置;
在上述一对外周壁部的每个中,按照从上述插头元件的一侧 起的顺序,上述壁部的端部和上述搭扣用支承部沿上述嵌插方向 设置;
在上述插头元件嵌插于上述插座元件中的状态,如果按压位 于上述第1搭扣位置的上述搭扣元件,则通过上述一对的第1支 腿部的每个和上述端部的接触,上述一对第1支腿部弹性地挠曲, 由此,解除上述第1搭扣位置的搭扣,上述搭扣元件可移动到上 述第2搭扣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对外周壁部的每个上,按照从上述插头元件的一侧 起的顺序,上述外周壁部的端部和上述搭扣用支承部沿嵌插上述 一对端子保护部的方向设置;
在上述插头元件嵌插于上述插座元件中的状态,如果按压位 于上述第1搭扣位置的上述搭扣元件,则通过上述一对第1支腿 部的前端部的每个,与上述一对外周壁部的端部的每个的接触, 由此,上述一对第1支腿部弹性地向上述外周壁部的径向外侧挠 曲,这样解除上述第1搭扣位置的搭扣,上述搭扣元件可移动到 上述第2搭扣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第1 支腿部在上述插头元件嵌插于上述插座元件中的状态,上述搭扣 元件位于上述第1搭扣位置时,按照沿上述插头元件相对上述插 座元件的嵌插方向的方向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第1 支腿部的每个包括突出地形成的搭扣用凸部;
上述插头元件具有突出地形成的搭扣支承用凸部;
在上述搭扣用凸部和上述搭扣支承用凸部上形成接触面和接 触支承面;
在上述第1搭扣位置,上述接触面和上述接触支承面相互接 触,由此,上述搭扣元件搭扣于上述插头元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面和上 述接触支承面在上述搭扣元件位于上述第1搭扣位置时,在上述 插头元件相对上述插座元件的嵌插方向相互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77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废气排放的发动机
- 下一篇:隔层式多功能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