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随行制氢发动机燃料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5770.3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钢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钢坤 |
主分类号: | F02M25/12 | 分类号: | F02M2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47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行 发动机 燃料 系统 | ||
1、本发明涉及包括由制氢系统(1)、燃料箱(2)、氢气缓冲罐(3)、氢气恒压轨4、发动机(5)组成的随行制氢发动机燃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利用再生水功能的制氢系统(1),烃用型系统使用集成脱硫腔(004)的紧凑型随行制氢装置(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行制氢发动机燃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利用再生水功能的制氢系统(1)的中间氢气管(102)与氢气缓冲罐(3)的入口连接,氢气缓冲罐(3)的氢气管(302)与氢气恒压轨(4)连接,氢气恒压轨(4)的氢气支管(401)与发动机(5)上的燃料喷嘴(51)连接,发动机(5)排气通过排气管(501)与制氢系统(1)连接,制氢系统(1)的尾气通过尾气管(101)排出,燃料箱(2)中的燃料通过燃料管(201)及燃料管(201)上的燃料泵(21)送入制氢系统(1),氢气缓冲罐(3)的燃料回收管(301)与燃料箱(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行制氢发动机燃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利用再生水功能的制氢系统(1)的中间氢气管(102)与氢气缓冲罐(3)的入口连接,氢气缓冲罐(3)的氢气管(302)与氢气恒压轨(4)连接,氢气恒压轨(4)的氢气支管(401)与发动机(5)上的燃料喷嘴(51)连接,发动机(5)排气通过排气管(501)与制氢系统(1)连接,制氢系统(1)的尾气通过尾气管(101)排出,燃料箱(2)中的燃料通过燃料管(201)及燃料管(201)上的燃料泵(21)送入制氢系统(1),氢气缓冲罐(3)的燃料回收管(301)与燃料箱(2)连接,在燃料管(201)的分流点(22)上连接的直燃液体燃料管(2011)经直燃液体燃料管(2011)上的支管(20111)与发动机(5)上的燃料喷嘴(51)连接,以实现气液混燃。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随行制氢发动机燃料系统涉及的具有利用再生水功能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料蒸发换热器(a)和再生水蒸发换热器(b)置于集成脱硫腔(004)的紧凑型随行制氢装置(c)外;系统连接及流程为来自发动机(5)排气的加热气经进气腔(001)、换热管(c1)管程、尾气腔(003)、尾气管(101)及尾气管(101)上的再生水蒸发换热器(b)壳程、燃料蒸发换热器(a)壳程后排出,燃料经燃料管(201)、燃料蒸发换热器(a)管程和燃料蒸汽管(a01)进入脱硫腔(004)入口,加热尾气在燃料蒸发换热器(a)壳程内凝结的冷凝再生水经再生水管(a02)及再生水管(a02)上的再生水泵(d)、再生水蒸发换热器(b1)管程和再生水蒸汽管(b01)进入脱硫腔(004),燃料蒸汽经脱硫腔(004)与再生水蒸气混合后进入催化反应腔(002)生成的富氢混合气体经中间氢气管(102)送入氢气缓冲罐(3)。
5、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随行制氢发动机燃料系统涉及的具有利用再生水功能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料蒸发换热器(a)和再生水蒸发换热器(b)置于随行制氢装置(c)外;系统连接及流程为来自发动机(5)排气的加热气经进气腔(001)、换热管(c1)管程、尾气腔(003)、尾气管(101)及尾气管(101)上的再生水蒸发换热器(b)壳程、燃料蒸发换热器(a)壳程后排出,燃料经燃料管(201)、燃料蒸发换热器(a)管程和燃料蒸汽管(a01)进入催化反应腔(002)入口,加热尾气在燃料蒸发换热器(a)壳程内凝结的冷凝再生水经再生水管(a02)及再生水管(a02)上的再生水泵(d)、再生水蒸发换热器(b)管程和再生水蒸汽管(b01)直接或与燃料蒸汽管(a01)混合后进入催化反应腔(002),燃料蒸汽和再生水蒸气混合后在催化反应腔(002)内生成的富氢混合气体经中间氢气管(102)送入氢气缓冲罐(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钢坤,未经李钢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577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单体框架的挂架
- 下一篇:含有头孢氨苄的口含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