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4749.1 | 申请日: | 200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1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汉忠;马万权;刘春霞;沈康鉴;陈仁忠;喻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恒达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云南新河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北京深华科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 宁;张华辉 |
地址: | 650000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篾 生态 恢复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边坡生物防护领域的公路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特别是涉及一种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是利用竹篾片进行工程防护,实现工程防护的生态化;充分利用了表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丰富的当地群落以保证恢复植被可持续生长和演替;充分利用当地野生、乡土植物进行绿化,保证竹篾栅生态技术生态功能的最大化,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仅公路建设形成的开挖边坡以2~3亿m2/年的速度迅速增长,由此产生了各种生态恢复技术,以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恢复后的植被几年后又开始出现退化甚至裸露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边坡工程防护采取的均是水泥混凝土结构,给恢复植被造成了不良的小气候环境;另一方面,一些岩石边坡上回填的土壤,多是表土层以下的土壤,对边坡恢复生态环境维持和发展影响较小。因此,本发明从这方面着手,运用竹篾栅生态防护形式代替工程防护,使防护措施生态化;同时收集开挖边坡时的表土层,即充分利用了表层土壤,又有利于本地生态群落的维持和持续发展,能够保证恢复植被的生长和可持续演替。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有的边坡防护技术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可兼具体积小、成本低且使用时可具有全方位调整功能的新型结构的竹篾栅生态恢术,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生态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为了避免恢复植被出现退化和再次裸露的现象,实现恢复植被的正常生长和可持续演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利用竹篾片进行工程防护,实现工程防护的生态化,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充分利用开挖边坡时收集的表层土壤资源,进行回填、固定,并利用当地野生乡土植物进行恢复,既节约了土壤资源,又充分利用了表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丰富的当地群落以保证恢复植被可持续生长和演替,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充分利用当地野生、乡土植物进行绿化,保证竹篾栅生态技术生态功能的最大化。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主要工艺如下:
--在开挖边坡时进行表土收集;
--平整清理已挖好的稳定坡面;
--放线;
--将竹篾栅固定在边坡上,形成V字形槽;
--在竹篾栅围固的坡面上挖穴点播种子或栽植植物;
--回填表土,并固定在坡面上;
--铺盖无纺布;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中所述的放线是根据坡面的坡度和覆土厚度调整固定桩的行距和纵距。
前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中所述的回填表土的技术方法为将收集的表土、植物纤维、缓效性肥料、保水剂、胶粉按配合比例搅拌均匀,用湿喷法进行回填,并均匀喷洒到坡面上。
前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竹篾栅固定在边坡上的工艺,包括:竹篾栅固定工艺和固定桩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恒达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云南新河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北京深华科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恒达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云南新河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北京深华科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4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