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4749.1 | 申请日: | 200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1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汉忠;马万权;刘春霞;沈康鉴;陈仁忠;喻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恒达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云南新河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北京深华科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 宁;张华辉 |
地址: | 650000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篾 生态 恢复 技术 | ||
1、一种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工艺如下:
--在开挖边坡时进行表土收集;
--平整清理已挖好的稳定坡面;
--放线;
--将竹篾栅固定在边坡上,形成V字形槽;
--在竹篾栅围固的坡面上挖穴点播种子或栽植植物;
--回填表土,并固定在坡面上;
--铺盖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放线是根据坡面的坡度和覆土厚度调整固定桩的行距和纵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填表土的技术方法为将收集的表土、植物纤维、缓效性肥料、保水剂、胶粉按配合比例搅拌均匀,用湿喷法进行回填,并均匀喷洒到坡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竹篾栅固定在边坡上的工艺,包括:竹篾栅固定工艺和固定桩工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竹篾栅是由竹篾片、固定桩、绑绳、纵向镀锌铁丝网组成,其中竹篾片为宽>15cm竹片、直径>2cm的竹片或枯枝捆绑成宽>15cm,长230cm的竹篾片;固定桩的直径为4~7cm,长为50~70cm的木桩或竹桩;锚钉根据坡面岩质设计其长度,一般≥50cm;中等风化岩石坡面上采用12号的锚钉,绑绳为草绳、麻绳、12号铁丝;纵向镀锌铁丝网为4号镀锌铁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中的表土回填、固定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表土回填、固定,按总体积1m3的主要回填材料及各组分配比是:开挖坡面时收集的表土,包括壤土、中粘性壤土、粘土占65~85%,切成5~8cm长本地的稻草或干草、稻壳等植物纤维材料占20~30%,缓效性肥料为0.5~1.0kg,保水剂为0.5~1.0kg,胶粉为0.5~1.0kg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篾栅固定工艺包括:
-竹篾片沿坡面水平线,固定于固定桩上,并用绑绳把竹篾片与固定桩捆绑固定,形成阶梯状挡土结构,在挡土结构和坡面形成凹槽内回填表土,并栽植乡土、野生乔、灌木绿化;
-同时纵向每隔2m用4号镀锌铁丝,把固定桩、水平布置的竹篾片进行固定,形成纵向镀锌铁线网与水平竹篾栅相结合的固土防坡体系。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桩工艺包括:
-按照放线,在坡面上水平、垂直各1m,根据坡面的坡度和覆土厚度调整固定桩的行距和纵距;
-人工垂直钉入固定桩,根据坡率大小,适当调整固定桩钉入坡面的角度≤90°,保证其受力挡土和固土;
-木桩直径为4~6cm,竹桩直径为5~7cm,12号锚钉长≥50cm;
-钉入坡面段木桩或竹桩需削尖,钉入坡面深度为30~40cm,外露20~30cm;锚钉钉入坡面深度为30cm,外露20cm,在需要锚钉长≥50cm时,钉入坡面长度为总长的2/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放线是沿坡面水平方向每隔1m,纵向每隔1m进行布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回填表土,其各组分配比如下:
回填表土各组分及其配比
表格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恒达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云南新河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北京深华科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恒达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云南新河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北京深华科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47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