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0203.9 | 申请日: | 200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5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若木亮辅;浅野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5/01;F21V8/00;G02F1/1335;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特别涉及使背光源装置中内装的扩散薄板等光学薄板碰撞容纳它们的框时产生的碰撞声减小的背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背光源装置用作光源的显示装置,能够例举液晶电视、移动电话或者在汽车车内装载的显示装置。像这样的显示装置中内装的背光源装置,在发光二极管和荧光管等光源的前方,通常配置有多个扩散薄板或者棱镜薄板等各种光学薄板。这些光学薄板在背光源点灯时,因为位于发热的光源的前方,所以被其热量加热。另外,光学薄板还会被外界气温的变化而被加热。像这样光学薄板被加热时,热膨胀导致光学薄板的纵横长度增大。
一般情况下,光学薄板被容纳保持在形成于背光源装置的箱体的一部分的框体内。在该框体中,考虑各构件的加工公差来将光学薄板的容纳部形成为比光学薄板大,以对应因周围温度变化导致的光学薄板的膨胀以及收缩。例如,至少考虑热膨胀造成的光学薄板的大小的增加量和光学薄板以及框体的加工公差,来将容纳光学薄板的开口部形成为较大,以便即使光学薄板膨胀,框体内容纳的光学薄板也不会猛胀。从而,在常温时,在光学薄板的周边部和框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光学薄板在框体内从低温状态到高温状态之间,能够不受到框体的束缚而自由地反复膨胀和收缩。
但是,即使关于移动电话或者在汽车车内装载的显示装置,在该背光源装置具备光学薄板,光学薄板的支持结构也考虑热膨胀,在光学薄板的各边和框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部分支持光学薄板的边缘部可伸缩。即,在这些背光源装置,在没有热膨胀时,光学薄板可在光学薄板的各边和框之间形成的间隙的范围内自由移动。其结果,一旦显示装置主体活动或者从外部施加震动,光学薄板受其冲击而移动,并碰撞容纳它们的框,产生碰撞声。
这样的碰撞声会令显示装置的使用者感到不愉快,不是优选的。因此,希望抑制在背光源装置的内部的光学薄板和框之间的碰撞、减小碰撞声达到显示装置的使用者没有感觉不愉快的程度。特别地,对于在汽车的车内装载的显示装置,缓和汽车的震动引起的光学薄板和框体的碰撞是重要的课题。
因此,在光学薄板的边缘部和框之间设有考虑了周围温度变化造成的光学薄板或框体的大小变化、以及光学薄板和框体的加工公差的间隙,关于框内被容纳了的、自在移动地容纳光学薄板的背光源装置,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4483号公报记载的发明,在光学薄板的外周各边设有和光学薄板一体形成的突起。
因此,与在光学薄板的所有边碰撞框的侧壁的方案相比,光学薄板和框的碰撞发生在局部。因此,在光学薄板因移动而碰撞框时产生的碰撞声能够比以前减小。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4483号公报记载的背光源装置中,在光学薄板的四边全部设置有突起,通过这些突起分别碰撞相对的框壁的局部,减小在光学薄板移动并碰撞框时产生的碰撞声。
但是,像这样的背光源装置,在光学薄板的所有移动方向上,框内光学薄板的位置取决于光学薄板的整体形状、形成光学薄板的材料的膨胀系数。例如,关于外形大体是矩形的光学薄板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以及光学薄板的长边方向(Y轴方向),考虑由光学薄板选择材料决定的膨胀系数以及光学薄板加工的公差,有必要设置框体和光学薄板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该情况下,例如,如在所述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4483号公报公开有如下的技术,即,即使在光学薄板的各边的突起和框架碰撞,在没有因光学薄板的膨胀和收缩发生尺寸变化时,光学薄板和框的碰撞声变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光学薄板的位置不取决于光学薄板的整体形状,使光学薄板移动并碰撞框时产生的碰撞声比现有技术进一步减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包括:光源;导光体,传导该光源的光;光学薄板,具有大致矩形的外形,配置在该导光体上;框体,具有对容纳该光学薄板的开口部进行划分的侧壁;以及箱体,容纳了以上的各构件,在所述光学薄板的边缘部,在构成所述光学薄板的外形的各边中的一对长边侧分别具有第一突起,在所述框体的侧壁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突起的突起容纳部,所述光学薄板的边缘部进一步在和第一突起不同的位置设有第二突起,在所述框体的开口部内,在所述突起容纳部的外侧配置所述第二突起。
本发明将限制光学薄板的纵横方向的移动的突起群设置在形成光学薄板的外形的两个长边侧边缘部各自的局部。因此,相对于框体的光学薄板的位置不取决于光学薄板的长边方向的形状,能够使光学薄板移动而碰撞框时产生的碰撞声比现有技术进一步减小。
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发明的目标和特征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02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