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明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9021.X | 申请日: | 200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达 |
主分类号: | E02D29/05 | 分类号: | E02D29/05;E02D31/02;E02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媛睿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计小玲 |
地址: | 100041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站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空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较大规模的开发地下空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产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为地下空间开发奠定了经济和技术基础。此外,全国数十个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发展,环保、交通、土地资源、居住空间等方面遇到愈来愈多的难题,成为现代城市持续发展的瓶颈。科学、有序、合理、高效地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某些城市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历史已达百余年,开发深度已达30余米,目前已向50米的大深度领域发展。
地铁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领域,地铁技术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已有百多年工程实践,在我国也有数十年的工程实践,施工技术日臻完善,地铁站的施工方法基本定型。地铁站站间隧洞采用盾构法施工,地铁站外围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施工期间起挡土、止水作用,施工结束后作为地铁站永久结构使用。地铁站顶、底板及内部结构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地铁站内部结构施工一般为顺筑法。即先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连续墙施工结束后,开挖墙内土层,边开挖边在开挖后的连续墙内设置多层钢管支撑,以防止墙体内倾位移。开挖至底后,进行底板施工;然后构筑层间支柱,进行其上楼层施工。如此自下而上完成地铁站主体结构施工。同时逐层拆除多层钢管支撑,直至完成顶板施工后,然后才能于顶板上覆土、绿化、恢复交通。采用上述传统方法,墙内土方一挖到底,土方开挖时,墙内使用大量支撑钢管,设备用量大;平、立面交叉作业,互相干扰;作业条件恶劣,安全性差,工效低,工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明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施工速度快、防水质量好的明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明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是:(1)地铁车站承重墙及围护结构施工,首先根车站墙体深度进行旋喷桩围护施工,旋喷桩之间重叠厚度为旋喷桩直径的1/3;(2)开挖地铁车站内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3)进行车站底板施工,车站底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4)进行车站防水层施工及衬板施工;(5)车站顶板施工,车站顶板也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6)回填土方。车站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30,且混凝土中掺加有速凝剂。车站底板可以为平面结构也可以为向下凸的结构。车站顶板中设有加劲肋。车站防水层材料为膨润土防水毯。旋喷桩直径不小于1米。车站可以为双层结构,在进行底板施工后,可以进行中间楼板层的施工,然后再进行顶板的施工。
利用本发明方法施工时,由于采用了旋喷桩围护技术,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采用明挖方式又可以节约建设成本,同时采用膨润土防水毯进行防水,防水效果好,有益施工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种单层地铁车站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剖视图。
其中:1-车站围护结构;2-车站底板;3-车站顶板;4-旋喷桩
d为1/3旋喷桩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照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一种明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是根据设计所示围护深度进行地铁车站承重墙及围护结构1的施工,围护结构采用旋喷桩4围护,旋喷桩之间重叠厚度为旋喷桩直径的1/3;然后开挖地铁车站内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随后进行车站底板2的施工,车站底板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再进行车站防水层施工及衬板施工;最后进行车站顶板3的施工并回填土方至设计标高,车站顶板3也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车站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30,且混凝土中掺加有速凝剂。车站底板可以为平面结构也可以为向下凸的结构。车站顶板中设有加劲肋。车站防水层材料为膨润土防水毯。旋喷桩直径不小于1米。车站可以为双层结构,在进行底板施工后,可以进行中间楼板层的施工,然后再进行顶板的施工。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本发明已参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和举例说明,并且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其中一种具体结构。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这些描述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中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变体,它们都将覆盖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真实精神和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达,未经李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90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质净化生物载体
- 下一篇:减少转位时间的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