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8867.1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柳浩;杨丽英;王宝新;王建国;李宝生;董雨明;武昊翔;李恩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浩;杨丽英;王宝新 |
主分类号: | E01C7/18 | 分类号: | E01C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7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路面 车辙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属于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路面的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一些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车辙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特别是近年来,在大交通量、高比例重载车以及高胎压的作用下,在重载交通道路、道路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公交专用车道等路段,路面车辙损坏较为突出。路面的车辙病害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服务质量和行车安全,并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
最近,在部分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开始应用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是在室内外试验研究、试验路验证和工程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道路所处的气候、交通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的成套技术。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的特点是: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交通量和行车模式及发生车辙的位置,遵循厚度合理、沥青混合料类型与厚度匹配、整体结构经济合理等原则进行设计,在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内进行调整,使混合料形成骨架密实型结构并满足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严格按照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作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其应用独特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成套技术,解决重载交通道路、道路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公交专用车道等路段路面的车辙问题,提高路面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保障道路的顺畅通行。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可以应用于公路、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车辙处理工程中。
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是一种用于控制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套技术,包括抗车辙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原材料设计、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抗车辙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根据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其中,设计所述抗车辙沥青路面的结构为:
表面层:4cm KAC-13C或5cm KAC-16C,
中面层:6cm KAC-20C或7cm KAC-25C,
下面层5cm KAC-16C、6cm KAC-20C或7~8cm KAC-25C,
上述材料中的KAC是指抗车辙沥青混合料(Rut-resistant Asphat Mixtures),即通过调整矿料合成级配、采用改性沥青、外掺剂等手段,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同时保证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的沥青混合料。
根据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其中,设计所述原材料,原材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的物理性能应当分别满足下列指标:
(1)粗集料
石料压碎值≤26%, 洛杉矶磨耗值≤28%,
吸水率≤2.0%, 表观相对密度≥2.60g/cm3,
针片状含量≤15%, 软弱颗粒含量≤3%,
坚固性≤12%, 对沥青的粘附性≥4级;
(2)细集料
表观相对密度≥2.50g/cm3, 坚固性≤12%,
棱角性(流动时间)≥30, 砂当量≥60%,
小于0.075mm颗粒含量≤3.0%;
(3)填料
表观相对密度≥2.50g/cm3, 含水量≤1%,
亲水系数<1, 塑性指数<4%。
根据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其中,设计所述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如下:
申请人根据无数次的工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并总结经验,提出了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对于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交通组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结构设计,根据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了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从技术性能讲,通过应用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同时保证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耐久性。
2.从经济角度看,经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处理后的路面使用寿命延长,大大降低了路面日常养护及维修费用。
3.从环境方面分析,车辙的产生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降低了车辆的行车速度延长了车辆通行时间,影响车辆操纵的稳定性,是交通隐患的因素。合理有效地利用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浩;杨丽英;王宝新,未经柳浩;杨丽英;王宝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88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加强月牙肋型钢岔管水压试验监测系统
- 下一篇:船舶舱室强度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