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排放液体的液体排放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6595.1 | 申请日: | 200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桑原宗市;竹中一康;牛滨五轮男;池本雄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14 | 分类号: | B41J2/14;B41J2/05;B41J2/2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排放 液体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多个端头的液体排放装置,该端头具有并行排列成行的包括喷嘴的液体排放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使用具有并行排列成行的包括喷嘴的液体排放器的多个端头来排放液体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为每个液体排放器单独地设置微滴轨迹并且使得每个液体排放器能够沿适当方向排放微滴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的液体排放器的一种类型是喷墨打印机。已知的喷墨打印机有两种类型:1)串行打印机,其中当记录介质沿供给方向移动时端头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移动并将微滴排放到记录介质之上;2)行式打印机,其中跨越记录介质的宽度来布置行式端头,并且当从行式端头将微滴排放到记录介质上时只有记录介质沿垂直于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方向移动(例如特许公开号为2002-36522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案)。
当根据上述已知技术来构成行式端头时,液体排放器的数目大于串行打印机的端头的数目。因此,对于行式端头来说,就存在每个液体排放器的排放特性变化很大的问题。
当串行打印机的液体排放器的排放特性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覆盖字点以便填充已在字点行中已形成的空间。在这种方式下,可以将排放特性的变化减少到最小。
正相反,行式打印机的端头并不移动,因此一旦一个区域已被记录,那么将不能通过覆盖该字点来重新记录。因此,行式打印机具有每个液体排放器的特性在液体排放器的排列方向上变化的问题,导致产生不均匀条纹。
换句话说,当每个液体排放器的特性变化时,并不能为此得到补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补偿每个液体排放器在其排放特性上的变化并藉此减少不均匀条纹的数目及改善打印质量。
本发明通过下列方式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具有端头的液体排放装置,该端头具有多个并行排列成行的包括喷嘴的液体排放器,该装置包括:多个加热元件,在液体室中并行排列成行并且每个加热元件串联连接,通过供给每个加热元件能量的不同使液体从至少两个不同的轨迹方向进行排放,以及对其是否运行该排放进行单独设置;主控制单元,构成在每个液体排放器上,以用于控制来自于喷嘴的微滴的排放;第二控制单元,构成在每个液体排放器之上以用于控制微滴的排放,以便使微滴沿着至少一个不同于由主控制单元所控制的液体排放器排放的微滴的轨迹的轨迹;以及第二控制执行单元,用于单独地设置是否运行每个液体排放器的第二控制单元。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第二控制执行单元单独地设置是否使用用于每个液体排放器的第二控制单元。当一液体排放器所排放的墨滴的轨迹不同于其它液体排放器所排放的墨滴的轨迹时,将使用第二控制单元。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具有端头的液体排放装置,该端头具有多个并行排列成行的包括喷嘴的液体排放器,该装置包括:多个加热元件,在液体室中并行排列成行并且每个加热元件串联连接,通过供给每个加热元件能量的不同使液体从至少两个不同的轨迹方向进行排放;排放方向改变单元,用于在该行中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上改变从每个液体排放器的喷嘴所排放的微滴的轨迹;以及参考方向设置单元,用于将由排放方向改变单元所控制的液体排放器排放的微滴的轨迹之一设置为参考方向。
在第二方面中,每个液体排放器都具有排放方向改变单元并且可以沿着行中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排放墨滴。
通过参考方向设置单元为每个液体排放器选择参考轨迹。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一种具有端头的液体排放装置,端头具有多个并行排列成行的包括喷嘴的液体排放器,该装置包括:多个加热元件,在液体室中并行排列成行并且每个加热元件串联连接,通过供给每个加热元件能量的不同使液体从至少两个不同的轨迹方向进行排放;排放方向改变单元,用于在该行中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上改变从每个液体排放器的喷嘴所排放的微滴的轨迹;以及排放角度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由每个液体排放器的排放方向改变单元所控制的液体排放器所排放的每个微滴的排放角度。
在第三方面中,每个液体排放器都具有排放方向改变单元并且可以沿着行中至少两个不同的轨迹排放墨滴。
排放角度设置单元为每个液体排放器设定墨滴的排放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6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轮机湿蒸气级抽吸去湿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