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簧混响器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1033.8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5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朴钟焕;朴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钟焕;朴玄 |
主分类号: | G10H1/00 | 分类号: | G10H1/00;G10K15/08;G10K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浦易文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混响 及其 装配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要求2007年7月9日提交的韩国实用新型申请No.20-2007-11280和2007年12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7-135311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簧混响器(spring reverberator)及其装配方法;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所具有的部件结构简单而可改进装配生产率的弹簧混响器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电子乐器中使用各种效应器(effector)或音频混音器以获得动态、生动的听觉效果。其中,向声音中加入回声的装置称为混响器。尽管有各种类型的混响器,但已知弹簧混响器以相对简单且廉价的方式提供混响(reverb)效果。
图1是根据常规技术的弹簧混响器的概念上的视图。
如图1所示,常规弹簧混响器100包括驱动换能器10、拾取换能器20和跨越换能器10和20之间的螺旋弹簧。在该常规弹簧混响器中,驱动换能器10将从音源输入的音频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并将其传递给螺旋弹簧32,且拾取换能器20将由螺旋弹簧32传递的机械振动转换成加有螺旋弹簧32产生的混响效果的音频信号并输出信号。
图2是图1中所示常规弹簧混响器的驱动换能器10的立体图。
参见图2,驱动换能器10包括固定有磁芯70的支承框架50。为了用作磁线圈,磁芯70在中间支柱74处具有线圈72。支承框架50包括分别沿与螺旋弹簧32a、32b相反的方向向外伸出的管状部分52。导线65的一端延伸到管状部分52内,并焊接到垫圈66上,垫圈66压抵并牢固地保持抵靠管状部分52上的止挡突起物(未示出)。导线65的另一端形成钩形65a以能够连接到螺旋弹簧32a。靠近钩65a,环形永久磁铁62粘合固定到导线65。更具体地说,永久磁铁62设置在磁芯70的 支柱72和74之间的磁隙(或支柱74和76之间的磁隙)中。此外,用于吸收导线65的旋转振动的橡胶阻尼环64紧紧地配合到导线65上以锚定在管状部分52内的预定位置。
再参见图2,现将描述常规弹性混响器中驱动换能器10的组装方法。
首先,将环形永久磁铁62滑动到导线65上并在钩65a附近粘合固定到其上。接着,将阻尼环64紧密地配合到导线65上并推入支承框架50的管状部分52,使得它可锚定在管状部分52内所要求的位置。同时,导线65上的磁铁62设置在磁芯70的支柱72和74之间的磁隙(或支柱74和76之间的磁隙)中,使磁铁62暴露在管状部分52外。与钩65a相对的导线65的另一端穿过管状部分52直到它伸出管状部分52外部。将垫圈66配合到导线65的伸出部分上并然后将其推入管状部分52直到被管状部分52内的止挡突起物(未示出)止挡。因此,垫圈66和导线65焊接成使磁铁6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65固定到支承框架50上。此外,安装有缠绕有线圈的线轴76的磁芯70通过螺钉等固定到支承框架50上。如上所述,磁芯70布置和固定到支承框架50上以使磁铁62设置在磁芯70的支柱72和74之间的磁隙(或支柱74和76之间的磁隙)中。
在常规弹簧混响器中,驱动换能器10和拾取换能器20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因此拾取换能器20与驱动换能器10的组装类似。可在授予本发明人的美国专利No.5,539,830中找到更多细节。
如上所述,常规弹簧混响器具有以下缺点:多个部件应当以给定的顺序装配在一起,且垫圈66和导线65必须在垫圈66与管状部分52内的止挡突起物紧密接触时焊接,由此要求高技术的人工灵巧性并需要很长时间来装备这些部件。还有,为了永久地铁62的精确振动,永久磁铁62的轴线应当在磁芯70的支柱72和74、或74和76之间保持水平。但是,在上述常规装配过程中,必须要将紧密地配合到导线65上的阻尼环64和垫圈66推入管状部分52,并使磁铁62在钩65附近粘合固定到导线65上。因此,在推压过程中会对导线65施加扭曲应力,由此使导线65沿磁铁62的轴线方向扭曲。此外,由于导线65很细(直径小于约1mm),当将磁铁62转动到相反方向以调节扭曲轴线方向时导线65可能会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钟焕;朴玄,未经朴钟焕;朴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10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广播系统以及广播接收方法及其设备
- 下一篇:可收缩流体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