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相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9771.9 | 申请日: | 200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3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平;范新智;李志斌;李俊;张建国;张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1C5/52;C21C7/04;C21D8/02;B22D11/16;B22D11/2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相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双相不锈钢指的是室温组织中奥氏体与铁素体共存的不锈钢,一般的比例接近1∶1,该类钢种具有高强度(其屈服强度一般为奥氏体不锈钢的两倍)、良好的耐Cl-点蚀、耐应力腐蚀及焊接性能等突出优点,在石油化工、制盐、水工、造船、民用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在成分设计中采用了以Mn、N代Ni的思路,因而与普通奥氏体不锈钢及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相比,钢中Ni的含量明显降低,制造成本降低,属资源节约型钢种。
目前,以ASTM A240/A240M中S2304、S31803、S32750为代表的双相不锈钢得到了成功应用,与316L相比,节约了Ni,在耐应力腐蚀、耐Cl-点蚀的性能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含有4-7%的Ni、3-4%的Mo,因此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宗旨是在保持现有双相不锈钢独特优点的同时,克服现有双相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双相不锈钢,同时提供降低成本的双相不锈钢的冶炼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确定钢中Cr、Mn、Ni、N等主要元素的成分以及相关的工艺措施,实现TDS2101(企标)板材的制造。主要包括冶炼过程利用气体进行N合金化的方法、连铸过程的参数、铸坯的热加工方法、板材的热处理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TDS2101双相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配比为:
C:0.010%~0.030% Si:0.20%~1.00% Mn:4.0%~6.0%
P:0.010%~0.040% S:0.001%~0.020% Cr:21.0%~22.0%
Ni:1.35%~1.70% Mo:0.10%~0.60% Cu:0.10%~0.60%
N:0.20%~0.25% 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提供的TDS2101双相不锈钢的较佳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配比为:
C:0.015%~0.024% Si:0.30%~0.60% Mn:4.5%~5.5%
P:0.010%~0.030% S:0.001%~0.005% Cr:21.0%~22.0%
Ni:1.35%~1.70% Mo:0.15%~0.35% Cu:0.10%~0.30%
N:0.20%~0.25%
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TDS2101双相不锈钢的冶炼方法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
(一)、兑钢
把电炉熔化好的不锈钢母液兑入一座空AOD炉内。不锈钢母液成分的重量百分配比满足下述要求:
C:1.2%~2.5% Si≤0.20% Mn≤1.00% P≤0.040% S≤0.035%
Cr:19.0%~22.0% Ni≤1.70% Mo≤0.60% Cu:0.10%~0.60%
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温度要求不低于1400℃。
(二)、脱碳
顶吹氧气进行脱碳,为加快反应,AOD底吹氮气进行搅拌。脱碳过程中向炉内加入石灰100~150Kg/t钢与白云石25~40Kg/t钢,比较所兑钢水铬含量与规定铬含量(21.0%~22.0%),当铬含量小于21.5%时,加入高碳铬铁;当铬含量大于22.0%,钢水还原后加入碳钢进行稀释。
根据兑钢时钢水碳含量及行业里通用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确定吹氧量,根据计算机在线对碳含量的模拟计算,当碳含量为0.15%~0.2%时,停止顶吹氧,继续侧吹氧气与氮气,并测量钢水温度,取样分析钢中碳含量。
根据取样分析的结果及计算机在线连续模拟计算,调整氧化后期的吹氧量,进行吹氧脱碳;当模拟计算的碳含量0.04%~0.08%时,取样分析实际的碳含量,以调整吹氧量。当模拟计算碳含量小于0.03%时,取样分析,对碳含量进行确认。碳含量达到要求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三)、还原
AOD炉内加入硅铁40Kg/t钢~50Kg/t钢、石灰20Kg/t钢~30Kg/t钢与萤石10Kg/t钢~20Kg/t对钢水进行还原和脱硫,此时继续侧吹氮气;
(四)、扒渣、调渣、调整钢水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97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镀锌带钢镀层表面生成锌花的装置
- 下一篇:提高电加热管表面负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