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钵体苗抛秧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72100.X | 申请日: | 2008-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5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梁 |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传榜 |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钵体苗抛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水稻钵体苗抛秧机。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工插秧模式逐渐被自动化机械所代替。近20年来,杂交水稻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又孕育出了杂交水稻钵体苗抛秧移栽的模式,而且抛秧移栽具有省种子、省力、提高产量的优势,因而迅速推广开来。
目前已广泛使用的水稻插秧机,却完全不能适应杂交水稻钵体苗的抛秧移栽模式,水稻钵体苗抛秧机研制的严重滞后,已严重阻碍了杂交水稻的种植效率。到目前为止的20年间,我国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仅为6千万亩,且都是手工抛秧模式,既费力又杂乱无序,影响种植质量和产量。同时,我国进口试用的国外抛秧机因其抛秧效率不高,不被我国农民所接受而长期闲置。
水稻钵体苗抛秧机是将水稻钵体苗尽可能直立地抛入水田中的机械,钵体苗被抛入水田中后,其钵体朝下,秧苗朝上,由此来实现秧苗的播种。中国专利200420112841.3号公开了一种漏斗分路导管式自由坠落定距水稻抛秧机,它包括机架,在机架下方装有行走机构,机架上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为发动机,发动机与固定在机架上的齿轮箱联接,齿轮箱分别连接秧苗背投输送机构、行走机构、抛秧机构和升降转向机构。
中国专利200410016940.6号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有序抛秧机构,它将凸轮圆筒固定在轴上,工作时凸轮圆筒和轴都固定不动,凸轮圆筒外套有滚筒,滚筒上装有排列整齐的钵碗,滚筒内外圈之间装有外套回位弹簧的顶杆,回位弹簧一端顶在顶杆上,另一端顶在钵体碗碗底面上,钵碗用螺钉固定在滚筒上,滚筒外面还布置栅条。工作时,滚筒转动,钵碗、顶杆和顶杆回位弹簧也随之转动,滚筒带动装有钵苗的钵秧盘转动,秧盘下面的凸起有序地嵌入钵碗,栅条挡住钵体苗,秧苗不会提前落下,滚筒转到一定位置时,顶杆碰到凸轮,使得顶杆动作,将钵秧苗顶离钵秧盘,钵秧苗顺着导向滑道落入田中。
上述抛秧机均存在结构复杂、易出故障、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钵体苗抛秧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抛秧机结构复杂、易出故障、自动化程度不高等缺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钵体苗抛秧机,包括:主动轮,包括同步转动的第一左同步轮和第一右同步轮,其中之一的内侧设有驱动其转动的步进电机;从动轮,包括同步转动的第二左同步轮和第二右同步轮,二者之间设有朝前的推秧头和驱动该推秧头往复运动的气缸;上述第一左同步轮和第二左同步轮通过一左同步带传动连接,上述第一右同步轮和第二右同步轮通过一右同步带传动连接;秧盘,其左右两端分别定位于所述左同步带和右同步带上,该秧盘上设有左右和前后方向排列的钵槽,钵槽底部设有与所述推秧头对应的推秧孔;导秧筒,设于所述从动轮前侧下方。
前述一种水稻钵体苗抛秧机,还包括一可编程控制器,所述步进电机和气缸受控于该可编程控制器。
前述一种水稻钵体苗抛秧机,其秧盘上每一横排钵槽的数量为n×m个,分为n组,每组m个,所述推秧头及气缸的数量与钵槽的数量相对应,所述导秧筒的数量为n个,每一个导秧筒分别对应于一组钵槽,其中n、m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前述一种水稻钵体苗抛秧机,还包括一机架,该机架上设有左支座和右支座,所述从动轮的第二左同步轮、第二右同步轮分别设于该左支座、右支座上;所述左支座、右支座与所述主动轮的第一左同步轮、第一右同步轮之间分别通过一左连接板、一右连接板连接;所述左同步带、右同步带于所述主动轮、从动轮顶部之间的部分的下方设有支撑盘,所述左同步带、右同步带于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底部之间的部分的下方设有秧盘接盘,该支撑盘与秧盘接盘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左连接板、右连接板连接。
所述左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动轮的第一左同步轮可转动连接,所述左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左支座枢接,所述左连接板于该枢接部下方设有一以该枢接部为中心的弧形孔,该弧形孔通过一螺栓与该左支座形成可调节的连接;所述右连接板和第一右同步轮、右支座之间的连接结构与上述左连接板和第一左同步轮、左支座之间的连接结构成左右对 称。
所述导秧筒上部与所述左支座、右支座间通过一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导秧筒中部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一调节装置连接,该调节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固定板和一端枢接于所述导秧筒中部的连杆,该固定板上设有一长条形导孔,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一螺栓与该长条形导孔形成可滑动并可转动的配合连接。
所述左连接板、右连接板位于主动轮一端的下方连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调节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梁,未经张国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21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