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8102.1 | 申请日: | 200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5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环保、亮度高、省电、寿命长等诸多特点,将渐渐成为主要照明光源。然,发光二极管的中心轴线区域所发出的光线较为集中,出光不均匀,这使得照明效果随照射距离及照明面积而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光均匀的发光二极管。
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以及包覆于该发光二极管晶粒外围的一封装体,该封装体包括一顶面及一侧面,该顶面包括一凹陷部及一出光部,该凹陷部正对发光二极管晶粒的中心轴线设置,该出光部环绕于该凹陷部的外围,该侧面由出光部的外缘向下延伸形成,该侧面呈阶梯状,包括若干台阶,该侧面的横截面积自顶面向下减少。
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以及包覆于该发光二极管晶粒外围的一封装体,该封装体包括一顶面及一侧面,该顶面正对该发光二极管晶粒的中心轴线位置设有一凹陷部,该顶面环绕该凹陷部的外围形成为出光部,该发光二极管晶粒发出的光线经由该凹陷部发生反射后射向封装体的侧面,再经过侧面的反射而射向顶面的出光部,并经由出光部射出封装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均衡发光二极管晶粒中心轴线区域与外围区域的光线分布,使得从封装体射出的光线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II-II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包括一基板1、一发光二极管晶粒2及一封装体3。基板1呈圆形板状,包括上表面11及下表面12,上表面11与下表面12相对设置,基板1的两端开设有第一导电柱131及第二导电柱132,第一导电柱131及第二导电柱132分别贯通基板1的上表面11及下表面12。基板1的上表面11设有第一内电极111及第二内电极112,基板1的下表面12设有第一外电极121及第二外电极122,第一内电极111及第一外电极121分别位于第一导电柱131的上下两端周围,第一导电柱131将第一外电极121与第一内电极111电连接,第二内电极112及第二外电极122分别位于第二导电柱132的上下两端周围,第二导电柱132将第二外电极122与第二内电极112电连接。
发光二极管晶粒2固设于基板1的上表面11上且位于基板1的中心,发光二极管晶粒2包括第一电极21及第二电极22,第一电极21与基板1的第一内电极111电连接,第二电极22与基板1的第二内电极112电连接。
封装体3由透光材料制成,如环氧树脂、硅胶、压克力等。该封装体3包覆于发光二极管晶粒2的外围。该封装体3包括一顶面31、一底面33及一侧面32,侧面32连接于顶面31与侧面32之间,封装体3的底面33平贴于基板1的上表面11。顶面31包括一凹陷部311及一出光部312,该出光部312为圆环形平面,环绕于该凹陷部311的外围,该凹陷部311位于该顶面31的中央处即位于发光二极管晶粒2的正上方,该凹陷部311为自出光部312的内缘向封装体3的中心逐渐凹陷且向外弯曲而成的外弯曲面。该侧面32由出光部312的外缘向下延伸而成,该侧面32由顶面31向下渐缩,使该侧面32的横截面积自顶面31向下逐渐减少,该侧面32呈阶梯状,包括若干台阶34,每一台阶34包括一肩部342及一颈部341,该肩部342为一环形平面,该颈部341自肩部342的内侧向下且向内倾斜而成。侧面32为全反射面,侧面32还可涂敷反射材料以增加反射效果,反射材料可采用铝、水银及银等。
封装体3的凹陷部311起到发散发光二极管晶粒2中心轴线区域所发出光线的作用。发光二极管工作时,发光二极管晶粒2发出光线,发光二极管晶粒2的中心轴线区域发出的光线射向封装体3的凹陷部311,发光二极管晶粒2中心轴线区域发出的部分光线经由该凹陷部311射出,而其它大部分光线在凹陷部311的作用下发生全反射,该大部分光线发生全反射后射向封装体3的侧面32,再经过侧面32的反射而向上射向顶面31的出光部312,并最终经由出光部312射出封装体3,这可均衡发光二极管晶粒2中心轴线区域与外围区域的光线分布,使得从封装体3射出的光线均匀分布。
图3示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又一较佳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出光部412为自该凹陷部411的外缘向外并向下弯曲延伸而成的外弯曲面,凹陷部411的中央处则开设一自顶面41向下渐缩的盲孔5,该盲孔5呈圆锥状或棱锥状,即沿封装体4的径向向内,该封装体4的顶面41整体呈外凸的曲面状,由顶面41的外缘逐渐向上凸出形成外弯曲面状的出光部412,再向下滑落以形成外弯曲面状的凹陷部411,并于封装体4的中央处形成一盲孔5。该盲孔5可增加全反射作用,使得发光二极管晶粒2中心轴线区域发出的更多光线发生全反射,从而射向封装体4的侧面42,在经过侧面42的反射后射向出光部412,该外弯曲面状的出光部412起到聚光作用,使得射出的光线竖直向上射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8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土地基中的梁式风机桩基础
- 下一篇:一种品字形扩大基础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