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式制动液加注机及其加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6499.0 | 申请日: | 200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1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恒强;李桂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5/04 | 分类号: | B67D5/04;B67D5/06;B67D5/58;B67D5/33;B67D5/3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7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加注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湿式制动液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制动液由油箱输入到镇定罐内,排除气泡,本步骤进一 步包括以下分步骤:
A1.通过补液泵和油桶插管将制动液从油桶送到补油箱,静置一定 时间,进行初步气泡排除;
A2.再由压力泵将制动液加压,将加压后的制动液输入到镇定罐 内,该镇定罐内压力小于制动液本身的压力;
B.将排除气泡后的制动液注入汽车的制动系统中;
C.打开汽车制动系统末端处的排气阀;
D.待排出的制动液中没有气泡时停止注入,同时关闭制动系统末 端处的排气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湿式制动液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A2中采用齿轮泵加压制动液,并用稳压系统稳定齿轮泵出口管 路中的制动液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湿式制动液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D后还有以下步骤:
E.调整制动液储存油壶液面高度,直至液面与加注口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湿式制动液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B中,为汽车加注制动液时,汽车加注口高度高于加注机体 800~1200MM,加注时自动关闭加注系统回流管路,打开加注系统 中输液管路;加注结束时自动打开加注系统回流管路,同时关闭 加注系统中输液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湿式制动液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E中采用虹吸原理调整液面高度,在加注枪口上设置可调整长 度的加注管,将制动液液面调整至加注口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湿式制动液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D后还有以下步骤:
F.回收排出的制动液,将制动系统末端排气阀排出的制动液和空 气混合液收集排入补液箱内。
7.一种湿式制动液加注机,其特征在于:该加注机包括加注管路 (10),在该加注管路(10)一端设置的控制阀门(11)和加注枪 (20),加注管路(10)另一端设置的注液箱(30),所述加注管 路(10)上自注液箱(30)向加注枪(20)方向依次串联有加注 泵(40)和气泡消除装置(50),本加注机还包括有溢流阀(60), 该溢流阀(60)并联于加注泵(40),所述气泡消除装置(50)与 控制阀门(11)之间的加注管路(10)上连接有回流管(12),该 回流管(12)的另外一端连接溢流阀(60)的溢流口,所述回流 管(12)上设有第一控制电磁阀(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湿式制动液加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 消除装置(50)为镇定罐(5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湿式制动液加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注 枪(20)的枪口上设置有伸缩加注管(2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湿式制动液加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 箱(30)前还设置有补液系统(80),该补液系统(80)包括通过 补液管路(82)与注液箱(30)连接的补液箱(81),所述补液管 路(82)上还串联有第一阀门(83)、第一过滤器(84)和第二阀 门(85)。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湿式制动液加注机,其特征在于:本加注机 还包括有制动液回收系统(70),该回收系统(70)包括回收管路 (71),该回收管路(71)的一端设置有回收口(72),另外一端 通过第二过滤器(73)连接补液箱(81)。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湿式制动液加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 阀(60)与气泡消除装置(50)之间的加注管路(10)上串接有 第二控制电磁阀(14)和节流阀(15)。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湿式制动液加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 箱(30)和补液箱(81)的底部均设有排渣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64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设备和终端单元
- 下一篇:呼吸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