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革废水的回用处理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59651.2 申请日: 2008-02-01
公开(公告)号: CN101239769A 公开(公告)日: 2008-08-13
发明(设计)人: 赵伟荣;鲍家泽;庄君新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C02F1/62;C02F1/58;C02F1/44;C02F101/22;C02F103/24
代理公司: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冯子玲
地址: 310027浙江省杭州***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制革 废水 用处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制革废水的回用处理方法,所述制革废水的水质为:pH 3~12,CODCr100~40000mg/L,TSS 100~30000mg/L,总铬0.01~4000mg/L,氨氮0.05~15000mg/L,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在转鼓生产各道工序结束后,按照含铬废水、高浓度氨氮废水、低浓度废水和综合废水的分类方法分股收集,分别进入铬液收集池,氨液收集池、可回用废水调节池和一般废水处理系统的集水池;

(2)在铬处理系统投加碱沉淀剂一使废水中大部分Cr3+沉淀,生成含Cr(OH)3的悬浊液,将系统底部铬泥抽出并存放于铬泥贮槽;将铬泥贮槽中的铬泥加酸酸化生成铬液,回用于铬鞣;

(3)在铬处理系统再投加碱沉淀剂二使废水中剩余的Cr3+去除,使出水中铬浓度达标;将系统底部铬泥抽出滤干后进行危险废物填埋或回用于制砖、制陶产业;处理后的上层清液汇集进入一般废水处理系统的集水池;

(4)氨液收集池的氨氮废水进入氨中间池调节pH至10~12,使废水中的氨氮转变成NH3·H2O的形式;

(5)调节pH后的氨氮废水进入包含有填料塔、板式塔、喷淋塔、鼓泡塔或湿壁塔设备之一的析氨系统处理,析出的氨进入氨吸收系统生成氨水回用于社会;析氨后的废水进入一般处理系统的集水池;

(6)可回用废水在回用水系统的调节池中和、均匀废水水质后,废水进入好氧或兼氧生物处理系统,去除水中的COD;

(7)出水进入沉淀池使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污泥沉淀;

(8)沉淀池出水再进入生物膜处理系统进一步去除COD,出水进入集水池暂存;

(9)集水池中废水再进入过滤净化系统进一步净化水质;

(10)过滤净化系统出水进入采用“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和“微滤(MF)+超滤(UF)+电渗析(EDI)”其一的膜法深度处理系统对出水作深度处理;

(11)根据出水水质情况,采用臭氧氧化处理水中的微污染物质,降低出水色度,最终出水进入清水收集池回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革废水的回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步骤(10)中的MF是以静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膜过程,膜的孔隙率占总体积的70~80%,采用静态过滤操作或错流动态过滤操作,操作压差为0.01~0.2MPa,采用长210~245mm、孔径85~100mm、内径25mm的滤芯过滤,滤膜为折叠状或者卷曲状,膜材料为聚砜、聚偏氟乙烯或聚酰胺类其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革废水的回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步骤(10)中的UF是一种筛孔分离过程,在静压力差为推动力的作用下,砂滤后的出水中的水分子和氨氮从高压端透过膜的低压侧,采用重过滤、间歇错流过滤或连续错流过滤操作方式,操作压力为0.20~0.4MPa,膜材料采用醋酸纤维素膜、聚砜超滤膜或者聚砜酰胺超滤膜其一,膜的结构是指状或海绵状的开放式网络状,孔径为0.02~0.04μm,单膜件出力2.5~3.5m3/h·支,膜过滤周期为30~60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革废水的回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步骤(10)中的RO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透过废水中的水而截流离子物质的性质,它是以膜两侧的静压力差为推动力,操作压差为1.5~10.5MPa,膜材料为醋酸纤维素酯、聚砜、聚丙烯或者聚醚砜其一,水渗率为0.13×104m3/m2·s,脱盐率≥9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革废水的回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步骤(10)中的EDI工艺采用一种离子选择性膜和离子交换树脂在电极作用下利用直流电源电场的作用从UF预处理过的水中去除离子,控制直流电压60~80V时可以使出水的电导率不超过1μS/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革废水的回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步骤(11)中的臭氧氧化手段采用的反应器为鼓泡反应器,使用的催化剂为液相硫酸铜、硫酸锰或者固载在γ-Al2O3上,催化剂浓度为0.15~1.2mg/L,水力停留时间为0.5~1.5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96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