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菌母种沼液培养基及母种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58331.5 | 申请日: | 2008-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5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金雪花;苏有勇;杨薇;戈振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C05F5/00;C12N1/14;A01G1/04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 地址: | 650093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母种沼液 培养基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和食用菌母种的制作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用菌母种(或菌种)的制作是食用菌栽培的前提和重要环节。目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大多为固体菌种,固体菌种的制作一般是以马铃薯、农副产品下脚料、琼脂、葡萄糖、无机元素等混合物作为培养基,并在培养基上进行接种,从而制得母种。上述现有的培养基制作过程复杂、成本高,且菌种收率时常偏低。此外,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虽简单,但会因菌丝生长慢、长势弱,而给生产周期及产量带来影响;PDA蛋白胨综合培养基虽菌丝生长快、长势强,却成本高,制作过程复杂。因此,完全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因配方不合理而带来的工艺复杂,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产量低,质量差等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母种沼液培养基和母种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食用菌母种沼液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沼液 10~30%
农副产品的下脚料 10~30%
琼脂 1~2%
葡萄糖 2~3%
余量为水。
所述沼液为取自正常运行的沼气池的厌氧发酵残留物,经过滤、除去固体杂质后的滤液。
所述农副产品的下脚料为豆饼粉、麦麸、棉籽壳、木屑、谷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培养基经过下列方法制得:
按下列质量比取原料:
沼液 10~30%
农副产品的下脚料 10~30%
琼脂 1~2%
葡萄糖 2~3%
余量为水;
经过下列步骤:
(1)取正常运行的沼气池的厌氧发酵残留物,经过滤并除去固体杂质后,得滤液备用;
(2)将农副产品的下脚料放入水中浸泡0~2小时,煮0.5~1小时,过滤后,得滤液备用;
(3)在由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制得的滤液中加入琼脂,加适量水后,小火加热至琼脂完全融化;然后加入沼液和葡萄糖,搅匀,加入余下的水,趁热分装到试管中,然后灭菌处理,得沼液培养基。
所述步骤(2)中农副产品下脚料的水浸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不同的农副产品,如是杆状、壳状等大颗粒物需要浸泡的时间长,而粉状物则不需要浸泡,直接煮就可。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食用菌母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工艺步骤:
A、沼液和农副产品下脚料浸出液的制备:
(1)取正常运行的沼气池的厌氧发酵残留物,经过滤并除去固体杂质后,得滤液备用;
(2)将农副产品的下脚料放入水中浸泡0~2小时,煮0.5~1小时,过滤后,得滤液备用;
B、培养基配制:
(1)按下列质量比取原料:
沼液 10~30%
农副产品的下脚料 10~30%
琼脂 1~2%
葡萄糖 2~3%
余量为水;
(2)经下列步骤制得:先在由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制得的滤液中加入琼脂,加适量水后,小火加热至琼脂完全融化;然后加入沼液和葡萄糖,搅匀,加入余下的水,趁热分装到试管中,然后灭菌处理,得沼液培养基;
(3)将食用菌菌丝按0.5~1.0cm2的菌块接种在上述(2)步骤的沼液培养基中,放置在培养室中,控制培养室温度在22~28℃之间,培养8~12天,即得长满试管的食用菌母种。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及积极效果:
(1)本发明所用的沼液,由于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钠、钙、铜、铁、镁、锰、锌等无机元素以及氨基酸类、水解酶类、B族维生素类和植物激素等,故用沼液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培养基,非常适于菌丝的生长,可快速获得优质的食用菌母种。
(2)本发明的母种培养基适用性强,可适用于杏鲍菇、杨树菇、阿魏菇、蘑菇、鸡腿菇、滑菇等多种食用菌的母种制作。
(3)本发明的培养基配方简单、成本低廉、菌丝生长快(生长速度显著快于PDA培养基,赶上或超过PDA蛋白胨综合培养基)、长势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8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