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污水排放的叶酸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5491.4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3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马朝华;李海霞;王二虎;董文广;焦银蕾;马凤霞;卢荣磊;武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冀衡(集团)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5/04 | 分类号: | C07D475/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3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排放 叶酸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酸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在生产工艺中无污水排放的叶酸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叶酸生产技术是:先用对硝基苯甲酰氯和谷氨酸钠制备中间产物N-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再用氰乙酸甲酯、硝酸胍、甲醇钠制备中间产物6-羟基-2,4,5-三氨基嘧啶硫酸盐,最后用上述两种中间产物制备叶酸粗品,经精制得到叶酸纯品。安徽科苑应用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提及采用加氢还原法生产叶酸中间体对氨基苯甲酸、采用加氢还原法生产2,4,5-三氨基-6-羟基嘧啶硫酸盐、采用塔式氯化法生产三氯丙酮,然后使用此三种原料生产叶酸。以上两种方法均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叶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问题,粗品收率也不是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污水排放的叶酸生产方法,提高生产过程中粗品的收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粗品生产: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和2,4,5-三氨基-6-羟基嘧啶硫酸盐在粗品反应罐中反应,经压滤后得到粗品;压滤后生成的废液进入树脂处理罐用树脂脱色吸附,脱色吸附后的废液进入粗品反应罐作为工艺水使用;
(2)、酸溶工艺:在酸溶水析灌中用酸液溶解粗品,将溶解后的粗品经水析、压滤得到酸提物;压滤后将生成的废液进入脱色罐用炭脱色吸附、通氨中和,然后再进入酸溶水析灌用作工艺水;
(3)、碱溶工艺:在碱溶反应罐内将酸提物加水搅拌,在90-100℃用碱液调节的PH值至9.0-9.5,压滤得到碱溶滤液;
(4)、精制工艺:澄清的碱溶滤液进入精制成盐锅,在98±2℃、用稀盐酸调节精制成盐锅内料液PH值为3.0-3.5;将料液降温至55±2℃,物料析出;将物料水洗至PH=6-7,离心甩滤,然后干燥物料,即得成品;滤液进入树脂处理罐,用树脂脱色吸附后进入碱溶反应罐,作为碱溶工艺用水。
本发明构思是:对现有的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和2,4,5-三氨基-6-羟基嘧啶硫酸盐生成叶酸的工艺进行改进,将各工段产生的废水经树脂和活性炭处理后用作该工段的工艺水循环使用,从而杜绝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水的产生。
经检测,本发明工艺的用水量由原工艺的每天250吨/天减为50吨/天,且废水经吸附、脱色等处理后作为工艺水循环利用,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本发明工艺与原生产工艺的收率和成品含量对比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树脂和活性炭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不但从源头上减少了工艺用水量,而且污水排放量减为零,适应了国家环保要求。2、工艺用水的回收使用,节约了水源,从而节约了成本。3、因处理后的母液中含有晶核,含有的晶核在粗品生产过程中又有利于粗品晶体的析出,使粗品收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现在的85%,从而提高产品的收率。4、因各工段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该工段的生成物,重复使用可避免这些生成物被排出,从而减少浪费,提高产率。5、在粗品生产工艺中将反应温度由原来的42℃改为36℃,能减少了粗品生产阶段的副产物。6、在酸溶工艺将原来的盐酸溶解粗品料改为用稀硫酸溶解,反应效果更好,且降低了生产成本(硫酸的单耗低于盐酸的单耗)。7、在碱溶工艺中由原来的投加氧化镁调PH值改为用氢氧化钠(液碱)调PH值,不仅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更加容易控制PH值。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冀衡(集团)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冀衡(集团)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5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花黑加仑醋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复合肥造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