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补铁剂脂质体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4581.1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常彦忠;葛兰;段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3/26 | 分类号: | A61K33/26;A61K9/127;A61K47/28;A61K47/24;A61P3/02;A61K31/55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金国 |
地址: | 050016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铁剂 脂质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补铁剂,特别是脂质体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缺铁性贫血是目前我国和国际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补铁的药品和营养品种类繁多,但由于肠铁的吸收机制未被阐明,人们在未知机制的情况下,开发了多种补铁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效果不甚理想,有些还具有很大毒性,较差的口感性和对消化道的刺激性。随着近年来对肠铁吸收机制的了解让我们得知了肠铁的吸收机制和调控途径,为开发新型补铁剂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血红素铁是一种生物态铁,与其它的补铁剂相比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可直接被肠道粘膜细胞吸收,消化道刺激症状轻。然而,由于它由卟啉和一分子亚铁构成卟啉化合物,结构不稳定,易氧化,且不溶于水,还带有特殊气味。更重要的是如果与血红素铁吸收的基因突变或受到低表达调控,将会阻止和抑制血红素铁的吸收,这些特点大大限制了其在食品、保健品等工业中的应用,尤其是作为口服保健品,上述特性使其开发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其他无机的补铁剂如硫酸亚铁、柠檬酸铁等能对消化道产生刺激作用,使用不当还会引起中毒症状,对于炎症性贫血和遗传原因造成的贫血没有缓解作用。
近年来,脂质体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药剂载体。脂质体是一种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大小从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在脂质体的水相和膜内可以包裹多种物质。有天然膜成分组成的脂质体,其脂质体膜的双层结构原则上与天然细胞膜一样,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适合于生物体内吸收和降解。脂质体无毒性和无免疫原性,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临床使用,具有减少药物用量,提高吸收效率,降低毒性等优势。虽然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以上优良性能,经检索现有文献中未发现有关补铁剂脂质体铁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各种补铁制剂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和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优点,提供一种新型补铁剂脂质体铁(或称为铁脂质体)。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补铁剂脂质体铁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补铁剂脂质体铁的组成以质量份数比表示为:
血红素铁和/或无机铁∶胆固醇∶卵磷脂=(0.1~200)∶(1~10)∶(10~100)
本发明的补铁剂脂质体铁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血红素铁和/或无机铁PBS溶液水相的闭合大单室囊泡,粒径为1.2~0.2μm,其中经过0.8μm的滤膜过滤后,平均粒径为0.59±0.05μm,最大包封率为36%。
本发明的补铁剂脂质体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质量比(1~10)∶(10~100)的胆固醇和卵磷脂在25~38℃下溶于乙醇溶液中;
(2)将胆固醇-卵磷脂乙醇溶液放入梨形瓶中,在25~38℃恒温水浴条件下,以80~140r/min旋转,减压(0.08~0.1)MPa使有机溶剂挥发,在瓶壁上形成类脂薄膜;
(3)按血红素铁和/或无机铁∶胆固醇∶卵磷脂以(0.1~200)∶(1~10)∶(10~100)的质量比称取血红素铁和/或无机铁,按卵磷脂:PBS固液比为1∶15,将血红素铁和/或无机铁溶入PBS中,得到PBS铁溶液;
(4)在步骤(2)处理后的梨形瓶内充N2 120~200min,使溶剂完全除去,加入适量步骤(3)所制得的45~55℃PBS铁溶液,加入占总体积0.05%的吐温80或加入占总体积0.5%~1%的五聚甘油酸酯,同时加入粒径为3~4mm的玻璃珠,旋转洗膜,将形成的类脂薄膜水合变成均匀乳状脂质体混悬液;
(5)将得到的脂质体混悬液用探针式超声200~300W在冷水浴条件下分散10~15min,静置1~2h,然后用不同孔径的滤膜反复过滤5~35次得到直径在0.2~1μm的脂质体铁,将其放入棕色瓶,静置1~2h,充N2密闭、4℃保存,制得脂质体铁混悬液。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PBS的PH值为6.0~7.5。
将上述方法制得的脂质体铁混悬液分别用普通生物显微镜、透射电镜进行观察,普通生物显微镜观察,脂质体轮廓清晰,呈圆球状囊形颗粒(见附图1);透射电镜采用磷钨酸负染法进行,脂质体呈典型单室,其双分子膜规整、均一、连续,呈圆形微球体(见附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师范大学,未经河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45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颜色改变特性的吸收性制品
- 下一篇:可改善性功能障碍的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