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氟-4-硝基苯酚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3707.3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永;夏文娟;张友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05/26 | 分类号: | C07C205/26;C07C20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072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基 苯酚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含氟硝基苯酚类的制备方法,特别提出了一种3-氟-4-硝基苯酚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氟-4-硝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抗菌剂、杀虫剂、液晶材料等。国内外关于其合成的文献较少。已经报道的合成方法有:(1)以间氟苯胺为原料,经酰化、硝化、重氮化、水解合成3-氟-4-硝基苯酚,该方法路线长,硝化后体系在50%H2SO4和乙醇中水解所得产物较为粘稠,焦油多,不易分离,较难得到目标产物(Hodgson H H,Nicholson D E.J.Chem.Soc.,1941:766~770);(2)由间氟苯胺与苯甲醛加成缩合、硝化、水解、重氮化、水解得到3-氟-4-硝基苯酚(Hodgson H H,Nicholson D E.J.Chem.Soc.,1941:766~770),收率较低;(3)在乙酸溶剂中,用浓硝酸硝化间氟苯酚,经过复杂的后处理步骤得到3-氟-4-硝基苯酚。该方法只有一步硝化反应,但反应后处理过程相当繁琐,溶剂乙酸不易回收,反应收率不高,仅为20%(Schlegel D C,Johnson R E. US4835180,1989-5-30)。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3-氟-4-硝基苯酚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3-氟-4-硝基苯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非水溶性有机溶剂中,经水蒸气蒸馏、异构体分离的步骤制得3-氟-4-硝基苯酚。
所述的非水溶性有机溶剂为CH2Cl2或1,2-二氯乙烷。
3-氟-4-硝基苯酚的制备方法是:
(1)将间氟苯酚溶解于非水溶性有机溶剂中,溶剂与间氟苯酚的质量份数比为10~20∶1,搅拌,冰盐水浴冷却到0℃~15℃,滴加入浓度65%浓硝酸,65%浓硝酸与间氟苯酚的质量份数比为1.5~1.8∶1,滴完后在0~15℃下搅拌反应0.5~1.5小时;
(2)将反应物进行水蒸汽蒸馏,溶剂先蒸出,后馏出黄色混浊液,当无油状物馏出后,停止蒸馏;
(3)用乙醚萃取釜液,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过滤,蒸除乙醚得淡黄色固体3-氟-4-硝基苯酚。
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间氟苯酚溶解于CH2Cl2(或1,2-二氯乙烷)中,搅拌,冰盐水浴冷却到0℃,在低温下滴加入浓度65%浓硝酸,滴完后继续在低温下搅拌反应一定时间。
反应后,进行水蒸汽蒸馏,溶剂先蒸出,后馏出黄色混浊液,当无油状物馏出后,停止蒸馏。用乙醚萃取釜液,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过滤,蒸除乙醚得淡黄色固体3-氟-4-硝基苯酚,
本工艺硝化收率明显提高、后处理简单、工艺流程短、溶剂易于回收、成本低。收率33.4%,纯度99%以上,熔点90~91.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10g间氟苯酚溶解于150g CH2Cl2中,搅拌,用冰盐水浴冷却到0℃。控制内温在0~5℃,滴加入16.5g浓度为65%硝酸,滴加时间0.5小时,滴完后继续在0~5℃下搅拌反应45分钟。
反应结束后,向反应瓶中加入50mL水,进行水蒸汽蒸馏,溶剂CH2Cl2先蒸出,后馏出黄色混浊液,大约1h后,停止蒸馏,釜液呈红色。用乙醚萃取釜液(3×60mL),合并红棕色醚层,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2×50mL),淡黄色醚层再用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1次,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除乙醚得淡黄色固体3-氟-4-硝基苯酚4.68g,收率33.4%,纯度99.47%,熔点90~91.5℃。
实施例2
取10g间氟苯酚溶解于170g 1,2-二氯乙烷中,搅拌,用冰盐水浴冷却到0℃。控制内温在0~5℃,滴加入16.5g浓度为65%硝酸,滴加时间0.5h,滴完后继续在0~5℃下搅拌反应1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37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