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噻二唑亚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52553.6 申请日: 2008-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1250168A 公开(公告)日: 2008-08-27
发明(设计)人: 范志金;吴琼;张海科;范志银;左翔;马琳;杨知昆;郑琴香 申请(专利权)人: 南开大学
主分类号: C07D285/06 分类号: C07D285/06;A01N43/828;A01P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000***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噻二唑 亚胺 衍生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含1,2-二唑的杂环化合物,具体涉及含1,2,3-噻二唑的亚胺衍生物。

背景技术

1,2,3-噻二唑类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Bakulev V A,Dehaen W.The Chemistryof 1,2,3-thiadiazole,2004,John Wiley & Sons,Inc.),已开发成功的农药产品中有3个化合物包括BTH和噻酰菌胺(TDL)以及TDZ就是1,2,3-噻二唑的衍生物,BTH和TDL是典型的植物激活剂,植物激活剂可诱导植物的免疫系统而产生在物理、化学和生理生化防御机制上广谱、持久和滞后的系统获得抗病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农药”,是今后植物保护和农药学研究重要领域和方向。BTH是先正达公司的产品,是目前开发最成功,诱导活性最好的化合物,TDL即3′-氯-4,4′-二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苯胺是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稻田防治稻瘟病的杀菌剂(倪长春,抗性诱导型杀菌剂噻酰菌胺(tiadinil)的开发沿革.世界农药.2007,29(1):18-23),2003年其ブイゲツト-粒剂(Tiadinil颗粒剂)、ブイゲツトプリンス粒剂(Tiadinil·氟虫腈颗粒剂)和ブイゲツトアドマイヤ-粒剂(Tiadinil·吡虫啉颗粒剂)以及Vget-DynamanRyuzai(Tiadinil噻酰菌胺60%+Clomeprop稗草胺11.6%+Indanofan茚草酮4.6%+杜邦的苄嘧磺隆2.5%)颗粒剂在日本已取得正式登记,诱导活性的研究证实该化合物能诱导烟草植株抗性基因的表达并产生对TMV抗性(Yasuda M,Nakashita H and Yoshida S.Tiadinil,a novel class ofactivator of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induces defence gene expression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tobacco.J.Pestic.Sci.2004,29:46-49)。发明人从基础研究出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883和20672062)、“973”计划(2003CB114402)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7JCYBJC01200)以及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07ZCGHHZ01400)的资助下,在国内建立了相应的筛选方法,开展了相关的创制研究工作,设计合成了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以下简称甲噻酰胺)(范志金等,新型[1,2,3]噻二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明专利,受理日期:2006年2月20日,申请号:200610013185.5);毒性试验结果发现,该化合物为低毒或微毒化合物,目前正在进行田间生物活性试验的验证工作,为了扩大筛选的范围,设计合成更多活性更高的新化合物,本发明对拟对甲噻酰胺进行结构优化并进行相关生物活性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新的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以下简称甲噻酰胺)的合成方法,提供这类化合物抑制病原真菌的活性和诱导抗病的活性及其测定方法。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杀菌活性和诱导活性的1,2,3-噻二唑亚胺衍生物的化学结构通式如下图所示,部分具体的化学结构式表示见表1:

其中:R1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C1-C5的烷基;R2为苯基、对甲基苯基、邻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氟苯基等取代芳香基团。

表1本发明合成的部分1,2,3-噻二唑亚胺衍生物的化学结构特征

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亚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如下:

其中:R1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C1-C5的烷基;R2为苯基、对甲基苯基、邻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氟苯基等取代芳香基团;

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A.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的制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25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