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高活性无序磷酸铁制备磷酸亚铁锂/碳复合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0358.X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7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顺;刘静;谢海明;王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04;C04B35/622;C01B25/45;C01B3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延军;赵军 |
地址: | 130024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无序 磷酸 制备 亚铁 复合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以高活性无序磷酸铁制备磷酸亚铁锂/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可用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低、无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而被人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角落,包括移动电话、相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同时,由于能源短缺,锂离子电池被寄希望于部分或完全取代汽油,成为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
正极材料是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整体性能的核心因素,主要有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镍酸锂(LiNiO2)、三元材料(LiNi0.3Co0.3Mn0.3O2)和磷酸铁锂(LiFePO4)等。20世纪90年代初,以LiCoO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已实现了商品化。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正极活性物质仍然以LiCoO2为主,这种正极活性物质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由于钴资源短缺、价格偏高、有毒而限制其推广使用。LiNi0.3Co0.3Mn0.3O2同样由于钴元素的限制而不能推广。LiMn2O4的结构欠稳定,放电容量相对较低,受锰的溶解、电解液的分解和Jahn-Teller效应等影响,使其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容量衰减。LiNiO2的合成较困难,循环性能也差。虽然使用一些掺杂原子代替镍原子的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不大。LiFePO4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理论容量为170mAhg-1,相对于锂金属负极的稳定放电平台为3.4V。而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热稳定性好以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更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
LiFePO4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有很多,包括高温固相法,水热法,微波合成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其中高温固相法最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传统制备LiFePO4正极材料的原料一般为二价铁,如草酸亚铁,乙酸亚铁等,但考虑到二价铁源成本较高,且合成过程中容易氧化,近年来的研究逐渐转向成本低廉且不易氧化的三价铁源,高温固相法通常采用磷酸铁。LiFePO4的脱锂产物是空间群与其一致(Pnma)的具有异磷铁锰矿(Fe0.65Mn0.35PO4)结构的属正交晶系的磷酸铁,二者体积非常接近,只差6.81%,因此LiFePO4作正极材料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但是这种结构的磷酸铁是处于亚稳态的,只能通过LiFePO4脱锂获得,而不能通过铁源和磷酸盐制备。此外,目前还发现了分别属于三斜(空间群P1)、三方(空间群P3121)、单斜(空间群P121)、正交(空间群Pbca)晶系和无定型的磷酸铁。三斜晶系纳米级的磷酸铁由于Fe3+/Fe2+/Fe氧化还原电对的存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容量;三方晶系的磷酸铁具有常压下最稳定的结构,亚稳态的正交晶系(Pnma)的磷酸铁700℃时即转变成这种结构,可通过液相法或水热合成前驱物后高温烧结制得,但是由于结构过于稳定,充放电时只有<0.1Li/Fe能够可逆地脱嵌,因此不适合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单斜(空间群P121)和正交(空间群Pbca)晶系的磷酸铁都可以通过水热法合成,由于能够形成六边形的锂离子通道,其充放电时约有0.2Li/Fe能够可逆地脱嵌,电化学活性均高于三方晶系的磷酸铁,但低于正交(空间群Pnma)晶系的磷酸铁(0.6Li/Fe可逆脱嵌);无定型的磷酸铁可通过溶液沉淀法合成,可以在不同温度下煅烧脱去结晶水得到纯的无定型磷酸铁,但是处理温度越高则磷酸铁活性越差,高达550℃时即转变为三方晶系的磷酸铁,从而失去活性,因此若要得到不含结晶水的无定型磷酸铁,应该在较低的温度下处理,此时得到的磷酸铁活性低于正交(空间群Pnma)晶系的磷酸铁,高于其他几种晶系的磷酸铁。因此,以磷酸铁为原料合成LiFePO4正极材料时,应选择活性高且合成方法简单的无序磷酸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03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剪板机
- 下一篇:一种管路泄漏检测系统及具有远程监视的管路泄漏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