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增产新方法及其释氢活性试剂组份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0232.2 | 申请日: | 200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0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韩炜;张典;牛晓巍;刘琼;吕丽;谢尔比娜·卡琳娜;克拉夫琴科·阿列戈;斯特罗吉·叶弗根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炜 |
主分类号: | C09K8/74 | 分类号: | C09K8/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3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增产 新方法 及其 活性 试剂 | ||
技术领域
该发明属于石油增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井增产新方法及在油井增产过程中应用的释氢活性试剂组份,其能在可控脉冲-物理化学作业条件下,利用氢气等气体对油层岩石和石油馏分的作用以及同时产生的物理化学作用,达到油井增产的目的。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油气需求日益增加。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原油进口逐年增大,2006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7.0%,较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7%,而石油净进口同比增长19.6%。据海关总署发布的信息,今年1季度,我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同比均呈上升趋势。另外,国内东部多数油田目前处于高含水期开采阶段,综合采收率仅为32%左右,意味着仍有六成以上的石油“留守”地下。低渗透油田是我国潜在石油产量的主要来源。在我国低渗透油气田广泛分布在全国的各个油区。其中探明储量大于2×108t的油区分别为中石油的大庆、吉林、辽河、大港、新疆、长庆、吐哈和中石化的胜利、中原等9个油区。并且以上油区的动用储量大于1×108t。这些油区共有低渗透地质储量22.02×108t。
国内高能气体压裂技术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与推广已经发展为一项基本成熟的,在各油气田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正在向综合性压裂发展的油气层改造增产新技术。近年来单一的高能气体压裂转向了高能气体与射孔,水力压裂″酸化等的复合联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能气体与射孔联作(又称深穿透复合射孔)技术在各个油气田都得到了较普遍的推广。高能气体压裂本身也从火药组成,燃烧方式方向上,发展有液体火药高能气体压裂,可控脉冲等高能气体压裂新技术。可控脉冲-物理化学增产技术属于高能气体压裂技术的一种改进技术,在进行高能气体压裂的同时,利用氢气对油层岩石及重油馏分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该发明是一种可应用于可控脉冲-物理化学增产技术的一组试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井增产的新方法及在增产过程中应用的释氢活性试剂组份,释氢活性试剂组份在可控脉冲-物理化学油井增产作业时,通过释放出活性氢原子、通过对油层进行综合作用,达到油井增产方面的应用。
本专利所述的释氢活性试剂组份适用于埋藏深度超过1000米、岩层中碳酸盐含量不超过25%、油层厚度在2~180米之间、附近没有自然水(地下水,湖水,河流)的油、气井。
本专利所述释氢活性试剂组份包括释氢组份(ΓPC)、氧化剂组份(ΓOC)和中和液组份。这些试剂组份在油层区(也有可能进入油层),在油层条件下(温度80~120℃,压力80~150个大气压),即使没有空气参与,他们也能够在水中反应,反应中放出原子态和分子态的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同时其他成分开始分解为硝酸盐等化合物。反应中放出的活性氢原子在油层条件下,不仅可以保障重油成分转化和分解成汽油馏分和甲烷,而且可以降低油岩的极限强度,使油岩脆化;分子氢、氧化氮、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的存在可以降低油岩的亲油性,从而提高石油的流动性;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腐蚀油岩表面缺陷,改善油层的空隙结构;试剂的反应是一种缓释反应,可以形成不连续的多重脉冲,这种脉冲可以更有效地作用于油层。轻微的冲击会形成微裂纹(显微镜下可明显观测到),进而胀裂油岩,产生新的裂缝。下一次冲击可以使上一次冲击产生的裂缝变宽、变长。由于压裂过程中的负压作用、脉冲作用、热化学作用等,可以有效清除近井地带由于钻井、射孔和各种原因造成的污染和堵塞,改善近井地带渗流环境,达到油、气井增产的目的。
本专利所述油井增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漏斗依靠重力向井内注入前面配制的释氢组份600~800kg,保证注液过程中没有空气进入油管,待释氢组份全部进入油管后,用10~20个大气压的压力通过油管口向油井套管内注水,注水量应保证油管内释氢组份全部至井底;
2.提升油管,使油管下端管口位于油层上方30~50米处;
3.再通过油管依靠重力向井内注入氧化剂组份400~500kg,注液过程同1,使氧化剂组份与释氢组份靠重力在井底自然混合;
4.待氧化剂组份全部注入完毕,使油井处于开井状态反应12~24小时;
5.测最油井内液面高度,然后注水至井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炜,未经韩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0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氢氧化镁联产氯化钙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