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高炉炉渣处理工艺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7193.0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5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崔伟;方音;王卫东;黄国方;周强;张灵;唐强;刘谭璟;闫朝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高炉 炉渣 处理 工艺 及其 系统 | ||
1. 一种环保型高炉炉渣处理工艺,高炉产生的红渣被安装在红渣沟端部下面的粒化箱喷射冷却水快速冷却水淬,红渣被粒化,进入粒化槽下部的收集管道中;然后收集管道中的渣水混合物进入渣水管并沿渣水管进入脱水转鼓的分配器,脱水转鼓下部的水使渣水混合物继续冷却,并被装有筛板的脱水器旋转提升过滤,当脱水转鼓转到高点时,水渣落入脱水转鼓内的皮带运输机上转运到水渣堆场;脱水转鼓滤过的水被收集到热水槽中;粒化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进入粒化槽上方的冷凝塔中,冷凝塔的雾化喷嘴的出水对粒化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蒸汽冷凝之后的水滴落入冷凝水收集斗中;其特征在于:冷凝水收集斗中的水由第三水管收集入热水槽中与脱水转鼓滤过的水混合,热水槽中的水由第一水管、粒化回水泵泵入冷却塔进行冷却,经冷却塔冷却后的冷水分成二路,第一路由第二水管、冷凝泵将冷却后的冷水送入冷凝塔中的雾化喷嘴,第二路由第四水管、粒化泵送入粒化箱循环使用。
2. 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的环保型高炉炉渣处理系统,它包括红渣沟(1)、粒化箱(2)、粒化槽(4)、渣水管(17)、脱水转鼓(5)、热水槽(6)、第一水管(7)、粒化回水泵(8)、冷却塔(9)、第二水管(10)、冷凝泵(11)、皮带运输机(12)、第四水管(13)、粒化泵(14)、冷凝塔(15)、第三水管(16),红渣沟(1)的输出端部下面设有粒化箱(2),粒化箱上设有喷水孔,粒化槽(4)的上方设有冷凝塔(15);渣水管(17)的一端与粒化槽下部的收集管道相连通,渣水管(17)的另一端与脱水转鼓(5)的分配器相连通;脱水转鼓(5)内设有皮带运输机(12),热水槽(6)位于脱水转鼓(5)下方;冷凝塔内设有雾化喷嘴、冷凝水收集斗,冷凝水收集斗位于雾化喷嘴的下方;其特征在于:第三水管(16)的一端与冷凝塔(15)的冷凝水收集斗相连通,第三水管(16)的另一端与热水槽(6)相连通;第一水管(7)的一端与热水槽(6)相连通,第一水管(7)的另一端与冷却塔(9)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一水管(7)上设有粒化回水泵(8);冷却塔(9)上设有二个输出接口,第二水管(10)的一端与冷却塔(9)的第一个输出接口相连通,第二水管(10)的另一端与冷凝塔(15)的喷水管相通,喷水管上设有雾化喷嘴,第二水管(10)上设有冷凝泵(11);第四水管(13)的一端与冷却塔(9)的第二个输出接口相连通,第四水管(13)的另一端与粒化箱(2)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1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步机
- 下一篇:用于高强度气体放电灯远程照明装置的热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