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转向盘电动回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6827.0 | 申请日: | 200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6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严新平;高嵩;张良力;马明;吴超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9/04 | 分类号: | G09B9/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7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驾驶 模拟器 转向 电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汽车驾驶模拟器,特别是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转向盘回正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驾驶模拟器是一种能正确模拟汽车驾驶动作并使驾驶员获得实车驾驶感受的仿真设备。它能根据驾驶者输入的加速、刹车、转向等信号,并能将车辆的响应动作通过视频和音频设备反馈给驾驶者。对于能促进沉浸感的触觉反馈(力反馈),目前绝大多数汽车驾驶模拟器都无法有效模拟,其中以汽车转向盘偏转后的自动回正模拟问题尤为突出。
在实际驾车过程中,当驾驶人员转动汽车转向盘时,车辆转向机构会带动车辆前轮,使其前进方向与车体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汽车处于曲线行驶状态。驾驶人员放开转向盘后,车辆前轮在机械设计结构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其前进方向会自行恢复至与车体保持在同一直线方向上,此时转向盘在车辆转向机构的带动下自行回正。由于汽车驾驶模拟器不存在前轮以及转向机构,因而必须配备转向盘回正机构,才能模拟出上述过程。
目前汽车驾驶模拟器多采用弹簧或卷簧器对转向盘进行挤压回正。此种方式虽能将已偏转的转向盘回正,但转向盘回正定位精度低,回正时转向盘的角速度变化大,机械结构长期运行易磨损,从而造成转向盘回正功能的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转向盘电动回正机构,该转向盘电动回正机构的转向盘回正定位精度高,转向盘回正力量和角速度均匀。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转向盘电动回正机构,它包括电机、第一摩擦副、第二摩擦副;两摩擦副的固定端、移动端均套在转向盘的转向轴上;转向轴上设有花键,两摩擦副的移动端与转向轴花键联接;两摩擦副固定端由电机驱动绕转向轴转动,两摩擦副的固定端的转向相反;
转向盘电动回正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摩擦副接合或分离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摩擦副移动端移动的执行机构、单片机、用于检测转向盘偏转的传感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控制执行机构。
上述方案中,执行机构为电磁阀。
上述方案中,传感器包括转向盘偏转角度传感器。
上述方案中,两摩擦副的移动端设置在两摩擦副的固定端之间,两摩擦副的移动端之间相互连接。
上述方案中,执行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摩擦副移动端的控制柄,控制柄两摩擦副移动端之间,控制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与两摩擦副移动端连接。
上述方案中,传感器还包括转向盘对中感应电路。
上述方案中,摩擦副两端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球形面凸起和球形面凹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电机驱动两摩擦副固定端旋转,两摩擦副固定端转向相反。当汽车驾驶模拟器转向盘处于正中位置时,用于控制摩擦副接合或分离的控制装置不动作,两摩擦副的两端不接合,转向盘不受外力作用。当转向盘发生偏转时,用于控制摩擦副接合或分离的控制装置中的传感器检测到偏转,单片机控制执行机构动作,两摩擦副中的一摩擦副两端接合,从而决定转向盘在不同方向摩擦力的作用下自行回正。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电机为转向盘回正提供动力,转向盘回正力量和角速度均匀。
2、转向盘通过传感器定位,精确度高,回正定位准确且无机械磨损。
3、当外力大于摩擦副接触面的摩擦力(驾驶员控制转向盘)时,摩擦副两端仍可发生相对移动,即转向盘可在回正过程中可继续变化偏转角度。
4、执行机构为电磁阀,可方便地控制摩擦副接合或分离。
5、传感器包括转向盘偏转角度传感器,。
6、两摩擦副的移动端设置在两摩擦副的固定端之间,方便控制,使得两摩擦副具有互斥性,即两摩擦副中的一摩擦副两端接合时,另一摩擦副两端一定分离。
7、执行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摩擦副移动端的控制柄,控制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与两摩擦副移动端连接。弹簧可控制摩擦副两端的摩擦力。
8、传感器还包括转向盘对中感应电路,可保证两摩擦副接合或分离的正确性,并且避免了上电时,转向盘不处在正中间所带来的误差。
9、摩擦副两端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球形面凸起和球形面凹槽,可保证摩擦副两端面的摩擦力足够大,且不影响两端之间的相对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转向盘电动回正机构实施例工作状态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摩擦副工作状态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摩擦副工作状态3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6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经纬线纸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网络视频加速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