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9089.7 | 申请日: | 200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6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平;陈伶俐;顾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9/14;A61K31/662;A61K47/2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 梅;黄丽娟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福莫司汀 固体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福莫司汀: 1份
脂质材料: 5-80份
乳化剂: 0.1-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福莫司汀: 1份
脂质材料: 5-50份
乳化剂: 0.4-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质材料为甘油脂、脂肪酸、类固醇、蜡脂、十八醇或其混合物;其中甘油脂选自单硬脂酸甘油酯、双硬脂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三肉豆蔻酸甘油酯、单棕榈酸甘油酯、双棕榈酸甘油酯、三棕榈酸甘油酯、单山嵛酸甘油酯、双山嵛酸甘油酯、三山嵛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和三油酸甘油脂及其混合物;脂肪酸为硬脂酸、棕榈酸、山嵛酸、癸酸或其混合物;类固醇为胆固醇;蜡脂为鲸蜡醇棕榈酸酯、鲸蜡醇十六酸酯、微晶石蜡或其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磷脂、胆酸盐、脱氧胆酸盐、短链醇、泊洛沙姆、聚山梨醇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或其混合物;其中,磷脂选自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大豆磷脂、氢化卵磷脂及其混合物;其中磷脂酰胆碱选自二月桂酰磷脂酰胆碱、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和二油酰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选自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和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选自二棕榈酰磷脂酰丝氨酸;胆酸盐选自胆酸钠、甘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及其混合物;脱氧胆酸盐选自脱氧胆酸钠和脱氧牛磺胆酸钠及其混合物;短链醇选自甘油和丙二醇及其混合物;泊洛沙姆选自Poloxamer-108和Poloxamer-188及其混合物;聚山梨醇酯选自吐温-80;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选自Brij 78、Brij 35和Brij 30及其混合物;聚氧乙烯脂肪酸酯选自Myrj 53和Myrj 59及其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其粒径小于1000n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其粒径小于500nm。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不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1)乳化-沉淀法:称取处方量的福莫司汀、脂质材料、脂溶性乳化剂溶于有机溶剂得有机相,称取水溶性乳化剂溶于水中得水相;有机相和水相分别加热至相同温度,搅拌下将有机相和水相混合,然后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再进行超声或高压均质处理,即可得到固体脂质纳米粒;或
2)乳化挥发-低温固化法:将福莫司汀、脂质材料、脂溶性乳化剂按比例溶于有机溶剂得有机相;称取水溶性乳化剂溶于水中得水相;有机相和水相分别加热至相同温度,搅拌下将有机相和水相混合,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并使体系浓缩,将浓缩液迅速混于2-50倍体积的0-4℃低温水相中,搅拌降温,然后进行超声或高压均质处理得到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或
3)薄膜-分散法:称取处方量的福莫司汀、脂质材料、脂溶性乳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在20-60℃下减压蒸干成膜,加入含水溶性乳化剂的水溶液,超声或高压均质处理即得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
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乙醚、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或丙酮或其混合溶剂;所述有机相和水相的温度为20-60℃;高压均质时压力为10000-25000psi,高压均质的次数为3次-10次;超声功率为100-1000W,超声时间为10-40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相和水相的温度为20-40℃。
9.一种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制剂是权利要求1或2中的福莫司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加入支架剂并采用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的工艺制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90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