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β-溴乙烯基)苯甲酸胆固醇酯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5584.0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5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匡春香;江玉波;苏长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9/00 | 分类号: | C07J9/00;C09K19/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基 苯甲酸 胆固醇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4-(β-溴乙烯基)苯甲酸胆固醇酯的制备方法。进一步说,是4-(β-溴乙烯基)苯甲酸与胆固醇在DCC/DMAP体系中反应生成4-(β-溴乙烯基)苯甲酸胆固醇酯。
背景技术
胆固醇酯是一种具有液晶相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随温度、磁场、电场、机械应力、气体浓度变化,而发生色彩的变化,可用于制作液晶温度计、气敏元件、电子元件、变色物质等,还可用于无损伤探伤、微波测量、治病诊断、定向反应等化学、化工、冶金、医学等领域[1,2]。不仅如此,本发明合成的胆固醇酯含有溴乙烯基活性官能团,因而可通过Stille、Suzuki、Heck、Sonogashira、Buchwald等过度金属催化偶联反应合成其它新型液晶等功能材料。
胆固醇酯类化合物可由羧酸与胆固醇直接经酯化反应制得,但传统的酸催化方法酯化收率很低,因此近来国内外开发了各种新方法,如酰氯酯化法、酸酐酯化法[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脱水酯化法[4],以及最近开发出的酶催化酯交换法[5]固体碱(如MgO、ZnO等)催化酯交换法等。其中,虽然酰氯酯化法应用最多,但存在原料酰氯需要现制现用、副产物HCl去除麻烦、整体合成路线长等问题。与其它方法在相比,DCC/DMAP体系脱水缩合法合成胆固醇酯类化合物,没有酸酐酯化法需要制备酸酐的局限,没有酯交换法需要制备其他低级醇酯的麻烦,而且其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产率高。
发明人认为,在胆固醇酯结构中引入溴乙烯结构不但改善了这类物质的液晶性能,还拓展了这类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该化合物的合成尚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1]顾树珍,杨新浩,华曦.胆甾醇酯类液晶的合成,化学世界,1990,7,308.
[2]吴大诚,谢新光,徐建军.高分子液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3]王良御,廖松生.液晶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70~273.
[4]吴奕光,陈荣礼,司徒丘山.胆甾(烷)醇硫辛酸酯的合成研究,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1997,14,64.
[5]Weber N,Weitkamp P,Mukhejee K D.Thermomyces lanuginosus lipase-catalyzed transe-terification of sterols by methyl oleate.Eur.J.Liqid Sci.Technol,2003,105,62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4-(β-溴乙烯基)苯甲酸胆固醇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分别使用(E)和(Z)-4-(β-溴乙烯基)苯甲酸与胆固醇经过DCC/DMAP体系酯化分别得到(E)-4-(β-溴乙烯基)苯甲酸胆固醇酯(化合物I),和(Z)-4-(β-溴乙烯基)苯甲酸胆固醇酯(化合物II)。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其合成路线如下:
本发明提出的4-(β-溴乙烯基)苯甲酸胆固醇酯,其结构式如下任一种: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向烧瓶中分别加入4-(β-溴乙烯基)苯甲酸、胆固醇、DMAP(4-二甲基氨基吡啶)和溶剂苯,在5℃-40℃温度下磁力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再向其中加入DCC(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继续反应,待反应结束,体系经减压蒸去溶剂苯,柱层析分离、提纯,即得到4-(β-溴乙烯基)苯甲酸胆固醇酯;其中:4-(β-溴乙烯基)苯甲酸与苯的摩尔比为1∶50-500,4-(β-溴乙烯基)苯甲酸与DCC的摩尔比为1∶1-1.2,4(β-溴乙烯基)苯甲酸与DMAP的摩尔比为1∶0.9-1.2,4-(β-溴乙烯基)苯甲酸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1-1.2。
本发明中,4-(β-溴乙烯基)苯甲酸为(E)-4-(β-溴乙烯基)苯甲酸或(Z)-4-(β-溴乙烯基)苯甲酸中任一种。
本发明中,所用酯化方法为DCC/DMAP体系。
本发明中,反应体系加入DCC前需磁力搅拌5-40分钟。
本发明中,反应体系加入DCC后需继续反应16-28小时。
本发明中,柱层析分离采用的淋洗液为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4-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55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