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离合器自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4228.7 | 申请日: | 200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6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江;陈杰;刘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大神舟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8/02 | 分类号: | F16D4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0上海市春***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混合 动力 公交车 离合器 自动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离合器自动控制装置,用于保证液 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在不改变驾驶员驾驶习惯的情况下,完成发动机动力与液压动 力的平顺转换,从而实现公交车减速、刹车蓄能,起步、加速放能的目的和节能 减排的效果,属交通运输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是在以发动机为源动力的公交车上,加装一套由液压泵 /液压马达、液压蓄能器、液压控制阀、电子控制器等部件组成的液压混合动力 系统构成。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通过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在车辆减速制动过程中 将车辆的动能转化成液压能,然后再利用这些回收的能量转化为液压动力来驱动 公交车起步、加速,从而达到了节能及减少尾气排放的作用。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710038029.9公开了一种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离合器辅助自动分离装置,采 用的是一个气缸装置与车辆原离合器助力泵并联,通过电磁阀和压缩空气作用来 控制离合器的离、合动作。在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中,发动机动力是通过离合器、 变速箱传递至后桥来驱动车辆行驶,液压动力是通过取力器-变速箱-后桥来驱 动车辆行驶。由于气缸装置与车辆离合器助力泵并联,所以结构复杂,且易引起 相互间的干涉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离合器自 动控制装置,用于保证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在不改变驾驶员驾驶习惯的情况下, 完成发动机动力与液压动力的平顺转换,从而实现公交车减速、刹车蓄能,起步、 加速放能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主要包括:离合器总泵、气缸 体、回位弹簧、活塞、密封圈、气缸盖、进气嘴、防尘皮碗、离合器踏板压杆、 卡簧、中心推杆、中心推杆滑套、密封圈、轴用挡圈、密封圈、螺钉、离合器总 泵活塞等,其连接方式为:离合器总泵与汽缸体通过螺钉联接在一起;活塞、密 封圈与中心推杆滑套通过轴用挡圈固定并装在汽缸体中;进气嘴、密封圈、防尘 皮碗分别装在汽缸盖上,然后通过螺钉与汽缸体联接;离合器踏板压杆与中心推 杆通过卡簧联接在一起,并装在中心推杆滑套中。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在发动机动力驱动时,是通过离合器踏板压杆通过中心 推杆推动离合器总泵活塞,控制离合器助力泵,来实现离合器的离、合动作;在 液压动力驱动时,离合器自动控制装置是在系统程序控制下,控制气缸体中活塞 的往返动作,并通过中心推杆滑套推动离合器总泵活塞,控制离合器助力泵,来 实现离合器的离、合动作。
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离 合器自动控制装置,在不改变驾驶员操作习惯的情况下,完成发动机动力与液压 动力的平顺转换,从而实现公交车减速、刹车蓄能,起步、加速放能的目的和节 能的减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离合器总泵1、气缸体2、回位弹簧3、活 塞4、气缸盖密封圈5、气缸盖6、进气嘴7、防尘皮碗8、离合器踏板压杆9、 卡簧10、中心推杆11、中心推杆滑套12、滑套密封圈13、轴用挡圈14、密封 圈15、螺钉16、离合器总泵活塞17等,其连接方式为:离合器总泵1与汽缸体 2通过螺钉16联接在一起;活塞4、滑套密封圈13与中心推杆滑套12通过轴用 挡圈14固定并装在汽缸体2中;气缸盖密封圈5、进气嘴7、防尘皮碗8分别装 在汽缸盖6上,然后通过螺钉与汽缸体2联接;离合器踏板压杆9与中心推杆 11通过卡簧10联接在一起,并装在中心推杆滑套12中。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在发动机动力驱动时,是通过离合器踏板压杆9通过中 心推杆11推动离合器总泵活塞17,控制离合器助力泵,来实现离合器的离、合 动作;在液压动力驱动时,离合器自动控制装置是在系统程序控制下,控制气缸 体2中活塞4的往返动作,并通过中心推杆滑套12推动离合器总泵活塞17,控 制离合器助力泵,来实现离合器的离、合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大神舟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大神舟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42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