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膏地坪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3354.0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傅旗康;施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绿建材有限公司;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24/38;C04B14/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012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膏 地坪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石膏地坪材料涉及一种地坪材料,该材料系采用石膏替代水泥为原料,主要用于地暖系统的平整、保护以及保温传热。
背景技术
目前,地坪材料大多采用水泥和沙石为原材料,再添加一些改善性能的试剂,比如减水剂、消泡剂和缓凝剂。比如有公开号为CN1872781A,名称为无机细腻地坪材料的中国专利,该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泥50-100、砂子200-400、石膏粉200-400,重质碳酸钙200-400、滑石粉200-400、硅藻土粉200-400,和占全部材料重量百分比的副原料:聚合物乳液10-30%、减水剂0.7%,纤维素0.1-0.4%。该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地坪面开裂、起砂、起尘等缺点,不失为一个进步,但是,该技术方案材料分主原料和副原料(液体状),商品化程度不高,需要现场配制使用,使用不方便,容易造成材料在使用中性能产生波动。
同时,随着我国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强化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产生的脱硫石膏迅速增长,大量排放,堆积如山,如不予及时处理,将带来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如何转化应用脱硫石膏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一大关键问题。
本专利正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考虑,变废为宝,将废弃的脱硫石膏用于生产地坪材料。既提高地坪材料的性能,又能治理环境污染,并且成本低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脱硫石膏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地坪材料成本高、易开裂、隔音效果不够好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不易开裂、隔热和隔音效果良好的地坪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石膏地坪材料,包括脱硫石膏、骨料、增强剂、甲基纤维素、减水剂和缓凝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
脱硫石膏 50-64%
骨料 35-49%
增强剂 0.1-0.3%
甲基纤维素 0.1-0.2%
减水剂 0.5-1.5%
消泡剂 0.1-0.3%
缓凝剂 0.1-0.5%。
增强剂的作用是改善石膏地坪材料的物理性能,减水剂、消泡剂和缓凝剂的作用是改善施工工艺条件,减水剂的作用是提高流动性,使减水剂充分流动,变得平整,消泡剂的作用是促进气泡的释放,避免发生空鼓和不平整的,缓凝剂的作用是延缓凝固时间,使其在凝固前有足够的时间充分流动,使表面平整、光滑。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的骨料为天然砂或人工砂。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的减水剂为高效减水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的缓凝剂为无机缓凝剂。无机缓凝剂是一些无机盐,包括锌盐、锡盐、铅盐、氟硅酸盐、磷酸盐(如:三聚磷酸钠、正磷酸钠及其酸式盐)等。
上述的消泡剂是指:一、低级醇以及酯类,具体包括异丙醇、丁醇、磷酸三丁酯等;二、有机的极性化合物,主要指一些HLB值较低的表面活性剂,比如聚醚类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等;三、矿物油类以及疏水性的粒子,比如硬脂酸金属皂、聚脲;四、有机硅类,主要以疏水性硅氧烷油为活性成分,再添加其他一些载体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
上述的高效减水剂包括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磺化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氨基磺酸盐系、脂肪族系、改性三聚氰胺和聚羧酸盐系减水剂。
本发明的技术优点如下:
一、使用方便,使用时,在现场搅拌3-5分钟成浆料,倒入铺好暖管的地面上,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能够自动流平,并且不空鼓、不开裂、平整度好;
二、具有很好的抗离析能力,硬化体结构分布均匀,能够长久保持稳定;
三、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和隔音效果;
四、由于石膏地坪导热系数大大低于水泥砂浆,即使冬天脚踩在上面也没有冰冷感觉;
五、不易因温度变化而变形,大面积施工可以不设伸缩缝;
六、成本低廉,转化应用脱硫石膏,具有良好的环保作用;
七、石膏的密度大大低于水泥的密度,可减轻房屋地面重量。
上述技术效果具体体现如下表中,
技术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绿建材有限公司;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绿建材有限公司;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33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