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甲氨基(4,7-二氢吲哚)化合物、合成方法及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32428.9 申请日: 2008-01-09
公开(公告)号: CN101215256A 公开(公告)日: 2008-07-09
发明(设计)人: 游书力;康强;郑晓建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D209/14 分类号: C07D209/14;C07B53/00;B01J31/24
代理公司: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邬震中
地址: 200032***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氨基 吲哚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2-甲氨基(4,7-二氢吲哚)化合物,系由手性膦酸催化的磺酰亚胺和4,7-二氢吲哚化合物进行傅克反应高效率高对映选择性地合成2-甲氨基(4,7-二氢吲哚)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2-甲氨基吲哚化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机小分子催化由于其合成容易,结构修饰方便,无重金属残留等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a)Seayad,J.List,B.Org.Biomol.Chem.2005,3,719-724.(b)Dalko,P.I.Moisan,L.Angew.Chem.Int.Ed.2004,43,5138-5175.],其中由手性磷酸作为催化剂来实现的不对称催化在近三年来更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a)Akiyama,T.Itoh,J.Yokota,K.Fuchibe,K.Angew.Chem.Int.Ed.2004,43,1566-1568.(b)Uraguchi,D.Terada,M.J.Am.Chem.Soc.2004,126,5356-5357.(c)Uraguchi,D.Sorimachi,K.Terada,M.J.Am.Chem.Soc.2004,126,11804-11805.],在这一领域中,我们发展了由手性膦酸催化的磺酰亚胺和吲哚化合物的傅克反应,该反应可以高效率高对映选择性的合成2-甲氨基(4,7-二氢吲哚)化合物及2-甲氨基吲哚化合物,而这一类化合物存在于大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和非天然的吲哚生物碱和吲哚衍生物[(a)Bosch,J.Bennasar,M.-L.Synlett 1995,587-596.(b)Faulkner,D.J.Nat.Prod.Rep.2002,19,1-48.(c)Somei,M.Yamada,F.Nat.Prod.Rep.2004,21,278-311.(d)Agarwal,S.Caemmerer,S.Filali,S.Froehner,W.Knoell,J.Krahl,M.P.Reddy,K.R.Knoelker,H.-J.Curr.Org.Chem.2005,9,1601-1614;(e)O’Connor,S.E.Maresh,J.J.Nat.Prod.Rep.2006,23,532-547.]。目前文献中尚无对磺酰亚胺和4,7-二氢吲哚的不对称加成反应的报道,因而发展一种操作方便,而且高效率高对映选择性的合成2-甲氨基(4,7-二氢吲哚)化合物及2-甲氨基吲哚化合物的方法是这方面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发展的利用手性磷酸这一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催化这一反应,对合成此类化合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2-甲氨基(4,7-二氢吲哚)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或提供一种有效的合成上述2-甲氨基(4,7-二氢吲哚)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2-甲氨基(4,7-二氢吲哚)化合物用于制备2-甲氨基吲哚化合物的用途和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的2-甲氨基(4,7-二氢吲哚)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式:

其中:R1任意选自H、Ac、Boc、Bz、Fmoc、Troc或C1-C16的烷基;R2为H;R3、R4、R5、R6或R7,任意选自H、F、Cl、Br、I、C1-C16的烃氧基、C1-C16的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苄基或氨基;R8任意选自H、酯基、磷酸酯基或C1-C16的烷基;R9任意选自烷基、杂芳环或取代的芳基,如:其中R11、R12、R13、R14或R15任意选自H、F、Cl、Br、I、Cl-C16的烃氧基、C1-C16的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苄基或氨基,也可以为共轭芳基;R10任意选自取代的芳基、C1-C16的烷基、烯基、炔基或环烷基。

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由手性磷酸作为催化剂,由磺酰亚胺和4,7-二氢吲哚化合物高效率高对映选择性的合成2-甲氨基(4,7-二氢吲哚)化合物的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