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支架节段现浇连续梁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1407.5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肖乾珍;符能松;陈济洲;崔红琴;何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04***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支架 节段现浇 连续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连续梁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小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以其刚度大、行车平顺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成为众多桥梁的首选桥型。其常用的施工方法有:
1、满堂支架现浇法:此方法通过在全部梁跨范围内搭设支架模板系统,并绑扎钢筋骨架、预留预应力孔道,再现场浇筑梁体混凝土,养护到指定强度时进行预应力张拉工作。施工时,需要在连续梁的每联各跨均设置支架,一联施工完成后,整联卸落支架。因此,具有施工平稳可靠、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施工中不存在体系转换、不产生恒载徐变二次力矩等优点。但是,满堂支架法施工需要大量临时支架,施工周期长、费用高,占用临时场地较大,支架搭设适应性差,容易影响通航、泄洪、桥下交通和引起支架失稳等问题。
2、挂篮悬臂施工浇筑法:挂篮悬臂施工浇筑法采用在桥墩两侧安装挂篮,在挂篮上立模绑扎钢筋、对称悬臂段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移动挂篮等工序施工连续梁。此种方法不需要大量施工支架和大型吊装设备,不影响桥下通航、通车,不受季节、洪水和桥墩高度的影响,不受跨数限制,桥梁施工状态与成桥运营状态基本接近。但是体系转换较多,施工线形及合龙技术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施工设备和一支熟练掌握悬臂浇筑施工技术及工艺的队伍。并且,采用此方法,连续梁跨径越大时经济效应才越明显,因而相对于中小跨径连续梁而言,此方法经济性不好。
3、移动模架法逐孔现浇施工:移动模架法逐孔现浇施工仅在一跨梁上设置支架,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当预应力钢筋张拉结束后把支架移动到下一孔继续施工。移动模架法施工需要一定数量的大刚度支架,成本比较高,且当跨径越大时移动模架用钢量越高。但是,移动模架周转次数多、利用效率高、施工速度比较快。因此,这种方法常用于中等跨径和结构构造比较简单的等高度连续梁桥,不适合变截面连续梁施工。
4、顶推法施工:顶推法施工在沿桥梁纵轴方向的台后开辟预制场地,分节段预制混凝土梁体,并用纵向预应力钢筋连接成整体。通过水平液压千斤顶施力,借助不锈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模压板特制的滑动装置,将梁体逐段向对岸顶进,就位后落架、更换支座,完成桥梁施工。顶推法施工设备简单、施工平稳、可工厂化生产,施工质量容易保证,也可以在深谷、宽深河道的桥梁、高架桥以及等曲率曲线桥、带有竖曲线的桥及坡桥上使用。但是,顶推法施工配筋多,而且增加了临时预应力束的张拉锚固、拆束及压浆封孔等工艺,整体工艺要求严格,需要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化施工队伍。因此,一般来说,顶推法多在跨径为30~60米的等截面连续箱梁施工中合使用;对于跨径稍大、无顶推拼装场地、变截面梁体等情况则不适用。
现有桥梁的施工中,某些大型或特大型桥梁采用变截面连续梁体设计,作为跨越障碍的一种常用梁体,其主跨或边跨常会跨越河道、河堤或交通要道,因而有不中断交通和雨季泄洪的要求,对于这类桥梁若采用上述的满堂支架现浇法则须跨河或跨路搭设支架,影响通航、泄洪和道路交通,不具备可行性;若采用上述的挂篮悬臂浇筑法,则有可能需要投入多套挂篮及相应配套设备,施工临时用钢量大,临时设施投入大,经济上不具有优越性;且由于此类桥梁较多采用变截面连续梁体设计方式,因此上述的移动模架法和顶推法也很难运用。如何经济、有效地解决此类桥梁的施工问题就变得非常紧要和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且能满足桥下交通和泄洪要求,并能广泛适用于中小跨径连续梁施工领域的移动式支架节段现浇连续梁的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根据满堂支架就地浇筑法和挂篮悬臂浇筑施工的优点,综合使用直接支承连续梁节段重量技术、移动支承与模板技术、悬臂施工技术,通过协同组合和优势互补,提出了一种移动式支架节段现浇连续梁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下部处理:针对待施工连续梁下的不同地形地貌情况进行下部处理,以构建一个平整、承载力好的临时性下部支承结构;
2、移动式支承系统的安装、0#梁段施工:在上述的下部支承结构上安装移动式支承系统;在安装移动式支承系统的同时或安装前,进行待施工连续梁0#梁段的施工;
3、1#梁段施工:在墩顶0#梁段两侧,利用移动式支承系统支承,按1#块梁段的设计要求,安设调整模板标高、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进行预应力张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14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