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支架节段现浇连续梁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1407.5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肖乾珍;符能松;陈济洲;崔红琴;何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04***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支架 节段现浇 连续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移动式支架节段现浇连续梁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下部处理:针对待施工连续梁下的不同地形地貌情况进行下部处理,以构建一个平整、承载力好的临时性下部支承结构;
(2)移动式支承系统的安装、0#梁段的施工:在所述的下部支承结构上安装移动式支承系统;在安装移动式支承系统的同时或安装前,进行待施工连续梁0#梁段的施工;
(3)1#梁段施工:在0#梁段两侧,利用移动式支承系统支承,按1#块梁段的设计要求,安设调整模板标高、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进行预应力张拉;
(4)其他梁段施工:将移动式支承系统移动到其他梁段所在位置,按其他各梁段的设计要求,安设调整模板标高、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进行预应力张拉,直至完成T构最大悬臂梁段的施工;在进行1#梁段到T构最大悬臂梁段施工的同时,协调工序,完成边跨梁段的施工;
(5)边跨合拢段施工:将移动式支承系统移动到边跨合拢段位置,调整模板标高、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进行预应力张拉,完成边跨合拢段施工;
(6)中跨合拢段施工:将移动式支承系统移动到中跨合拢段位置,调整模板标高、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进行预应力张拉,完成中跨合拢段施工,待施工连续梁体的施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支架节段现浇连续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处理的工程措施采取以下四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1)当待施工连续梁下为陆地且地形比较平坦时,如果地表承载力满足移动式支承系统支承连续梁节段重量的要求,则对地基进行简单处理作为临时性下部支承结构;
(2)当待施工连续梁下为陆地且地形比较平坦时,如果地表承载力达不到移动式支承系统支承连续梁节段重量的要求,则先挖除表层,换填石渣,再在表面进行压实处理后作为临时性下部支承结构;
(3)当待施工连续梁下为小河流或沟壑时,在两桥墩之间架设定型钢结构组成临时性下部支承结构;
(4)当待施工连续梁下河水深度较大时,在待施工连续梁下方的河流上设置驳船作为移动式支承系统的临时性下部支承结构,移动式支承系统的其他部件直接安装在驳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支架节段现浇连续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支承系统包括行走轨道、行走轮、支撑架、可调底托、可调顶托和模板系统,所述移动式支承系统的安装步骤为:先在临时性下部支承结构上铺设枕木,在枕木上安装行走轨道,然后在行走轨道上安装行走轮,在行走轮上搭建支撑架,再在支撑架底部安装可调底托、顶部安装可调顶托,在可调顶托上安设模板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支架节段现浇连续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支承系统在浇梁时,行走轮悬空,不作为浇梁时的支承受力点;所述移动式支承系统在移动时,调短可调底托使之悬空,行走轮受力,往前推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支架节段现浇连续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安设的长度长于一节梁段的长度,行走轨道安设的长度为待施工连续梁1~3节梁段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支架节段现浇连续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0#梁段施工时,0#梁段和边跨梁段在桥墩四周伸出的部分是通过另行搭设支架进行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140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