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槟榔食品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31356.6 申请日: 2008-05-21
公开(公告)号: CN101584438A 公开(公告)日: 2009-11-25
发明(设计)人: 罗正湘;张子光 申请(专利权)人: 罗正湘;张子光
主分类号: A23L1/212 分类号: A23L1/212
代理公司: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卢 宏
地址: 410007湖南省***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槟榔 食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槟榔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槟榔是一种热带棕榈科植物槟榔树的果实。作为一种中药材,槟榔具有行气导滞、发汗解表、健脾益胃、去湿御瘴等功效,在《本草纲目》等医书中早有记载。

长期以来,人们喜爱嚼槟榔,是因为它能“提神”。据估计,全球约有2亿人有咀嚼槟榔的习惯。咀嚼槟榔的方式可随地区和个体而异,有的嗜好新鲜槟榔,有的嗜好干槟榔,有的喜欢在槟榔中加入烟草一起咀嚼。槟榔主要含有槟榔碱、槟榔次碱、脂肪、鞣质、淀粉、树脂、红色素等。咀嚼槟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口腔内某些细菌的生长,预防龋病的发生,缓解情绪,而且价格低廉,添加某些成分还可以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效,因而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食品。

槟榔食品分为鲜果制品和干果制品。槟榔鲜果食品主要流行于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一带。槟榔干果食品(以下简称“槟榔”)则在我国中南、东南各省受到更多青睐,随着生活的提高,人口的流动和商贸的发展,呈现日益广阔的市场。

传统槟榔的做法是:采用槟榔干果(俗称“槟榔果子”)为基本原料,整果或剖开(一般每个“果子”纵剖为类似船形的两块)后通过浸泡、蒸煮、蘸渍、粘附等工艺方法加入一些调料,形成不同的口味。

由于是整果或者剖块制成,其调料乃至营养保健成分的添加和入味受到限制,口味和形状也较单调。更为严重的是,整果或船形剖块的尖端或粗硬的槟榔果皮纤维容易损伤口腔。对口腔粘膜会产生强烈的机械性刺激及化学性刺激,进而使口腔粘膜失去正常的色泽和光滑度,变得粗糙,发生皱纹、裂痕,其程度可随咀嚼时间的增加而加重,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生率也会不断增加,并且口腔粘膜容易发生纤维性变,这是一种慢性炎症。口腔粘膜粗糙,白斑以及长期慢性炎症,都有可能导致粘膜癌变。

为了解决传统槟榔的上述种种不足,近年来陆续有人推出了若干改进的槟榔或其设想,其方案有:(一)将槟榔干果或按传统工艺制成的槟榔半成品打、磨成粉,与口香糖胶基及其它配料混合搅拌,挤压成形。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171894A、1193489A的专利申请中就公开了一种槟榔口香糖。实质上它就是一种加入有槟榔粉的口香糖,嚼食中基本上没有槟榔渣,仅有口香糖胶基,槟榔粉基本上吞吃下咽,这并不符合多数槟榔食客的嚼食习惯。(二)将槟榔干果或按传统工艺制成的槟榔半成品轧、压成丝,与口香糖胶基及其它配料混合搅拌,挤压成形。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207251A、1204463A中公开了将槟榔果进行轧碎、分丝后与胶基及配料混合搅拌,再挤压成型制成产品。这种情况下,由于其轧、压形成的纤维粗长,并且较槟榔果中原来有序排列的槟榔纤维而言,打散后的槟榔纤维在成品中容易交错排列,从而对口腔的刺激和损伤更大。而且成形分离困难,工艺上难以实现。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放弃了这种将槟榔纤维分散后进一步制作口腔咀嚼产品的想法,认为将槟榔纤维分散后来制作产品也是行不通的。

同时,上述两种方法都对槟榔原有的一些成份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伤口腔、口感好、容易制成不同的口味、功能和形制,同时又符合人们固有嚼食习惯的新型槟榔食品。

本发明所提供的槟榔食品是:其中含有厚度≤5mm的槟榔干果片、块或/和长度≤5mm的槟榔纤维。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特征在于使槟榔纤维的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这种长度即能保持传统槟榔咀嚼时的风味,又不至于损伤口腔。上述槟榔纤维的长度只写明了上限,对于下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确定。通常,采用非制备粉末的方法就能获得符合要求的槟榔纤维的下限值,一般是0.2mm。

为了获得符合要求的槟榔纤维,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现有的切片机,就能获得符合要求的槟榔纤维。所说的切片机就是用于制药行业的设备,是一种通用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槟榔食品的制备方法是:用切片机将经过调制或未经调制的槟榔干果沿垂直槟榔纤维的方向上进行切片,所获得的槟榔干果切片再与其它辅料混合,制备成产品。

优选槟榔切片的厚度为0.2-3mm之间。

通过上述加工,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将槟榔制粉的方法相比,更能保持槟榔干果原有的风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正湘;张子光,未经罗正湘;张子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1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