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酶降解棕榈粕、棕榈仁粕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0925.5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8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黄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逸强 |
主分类号: | A23K1/12 | 分类号: | A23K1/1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11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棕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生物酶降解棕榈粕、棕榈仁粕的方法,通过该方法降解后能得到一种可作为饲料或饲料配方的混合物。
背景技术
棕榈粕、棕榈仁粕分别是棕榈果肉、棕榈仁提炼棕榈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残留物质,其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14~19%),赖氨酸、蛋氨酸及色氨酸均缺乏,脂肪酸属于饱和脂肪酸(主要成份分析见表1)。棕榈(仁)粕属于粗饲料,由于其价格低、无霉性、无副作用,所以特别适合于反刍动物的饲养,如牛、羊、鹿等。
表1:棕榈(仁)粕主要成份分析
棕榈仁粕的实验室抽样化验结果如下:
粗蛋白16% 粗纤维18% 粗脂肪11% 水分9.5%
赖氨酸0.5% 胱氨酸0.2% 苏氨酸0.5% 精氨酸2%
蛋氨酸0.3% 苯丙氨酸0.6% 组氨酸0.26% 色氨酸0.12%
钙0.15% 无氮浸出物40.9% 粗灰分4.6% 总能量4100MCL/KG
目前,作为传统饲料来源的玉米及饼粕类原料的国内市场价格在不断上涨,而使用棕榈(仁)粕作为饲料原料不仅价格低、成本小,而且原料来源丰富,由于棕榈(仁)粕可部分替代玉米和豆粕,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成本可大幅降低,而对饲喂效果影响甚微,从而使饲料企业、畜牧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竞争力大大增强。但鉴于上述成份分析结果,在肉鸡和仔猪日粮中不宜使用棕榈(仁)粕,生长育肥猪可用到15%以下,奶牛使用可提高奶酪质量,但大量使用会影响适口性。有报道显示,影响棕榈(仁)粕作为饲料使用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粗纤维含量较高,更主要的是因为棕榈(仁)粕中含有大量抗营养因子——β-甘露聚糖,如何有效降解甘露聚糖,并使之转化为可饲喂动物的营养物质,就成为饲料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生物酶降解聚糖类物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传统的方法是在待加工处理的物料上喷涂一层薄薄的酶溶液或是在待加工处理的物料泥浆中添加酶溶液,前一种方法限制了加工处理的速度,后一种方法因细胞已被水所饱和,酶溶液只能慢慢扩散到细胞间隙中,转化率太低。而针对棕榈(仁)粕中甘露聚糖的生物降解技术更是鲜有报道,降解所使用的酶溶液的配制以及酶解反应的温度、时间的控制都很难把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营养价值较高、废弃物排放较少、转化效率高、工艺操作简单的用酶降解棕榈粕、棕榈仁粕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酶降解棕榈粕、棕榈仁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的配制、混合:将干燥的棕榈粕和/或棕榈仁粕与含有甘露聚糖酶的酶溶液混合均匀,其中每克干燥的棕榈粕和/或棕榈仁粕的甘露聚糖酶用量为5~120个单位,酶溶液的pH值控制在2~11,混合后物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30~70%;
(2)酶解反应的控制:将上述混合后物料置于40~100℃的温度下进行酶解反应,保持4~80小时后,得到混合产物。
上述干燥的棕榈粕和/或棕榈仁粕是指经干燥处理后其水分含量控制在15%以下,最好能将水分含量控制在3~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逸强,未经黄逸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0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